浙江在线02月20日讯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了解到,去年在东阳出土的恐龙化石近日经相关专家鉴定,确定为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新属新种。这个结论是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国际恐龙专家、日本福井县恐龙博物馆副馆长东洋一等专家做出的。有关专家表示,浙江中部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丰富了恐龙家族,也是浙江古生物研究的重要突破。
2007年9月1日,东阳市白云街道村民在东阳城郊胡公山脚准备种荞麦时,发现几节化石,闻讯后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立即赶到现场并采取保护措施。9月2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等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判断为恐龙的椎体化石。据介绍,恐龙化石十分罕见。1977年,浙江首次发现了礼贤江山龙化石,在省内外引起轰动。其后,除了丽水浙江龙化石和天台的一些恐龙化石外,其他地区基本没有发现恐龙化石。
在发现化石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和东阳博物馆一起进行联合发掘,国际恐龙专家、日本福井县恐龙博物馆副馆长东洋一等专家也加入了发掘队伍。经过20多天的艰苦挖掘,工作人员将包含恐龙化石的整个土层块从山体上剥离出来,并用石膏整体打包后,运到东阳市博物馆进行室内修复。
在对总长三米多的恐龙化石修复完毕后,金幸生、东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吕君昌博士到东阳进行最后鉴定,专家们详细测量了各骨骼的尺寸,对关键部分做了素描和复原,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巨龙科恐龙的对比后确定此恐龙为新属新种。
“这条恐龙基本属于蜥脚类草食性巨龙科恐龙。”金幸生认为,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这条恐龙具有许多新特征,是其他地方发现的恐龙身上所没有的,它生活在浙江金衢盆地一带,食草,体积庞大。目前,有关人员正在对其进行复原,专家预计今年5月中旬或6月初,这条生活在晚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000余万年,高约5米,长达15米的蜥脚类恐龙骨架模型将与世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