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山传奇》剧照
由“谢晋模式”到“剪刀恐惧症”
谢晋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拍摄的一系列回顾和反思历史的电影,既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争论。
1986年,《文汇报》发起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一方面,谢晋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电影,触及了“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戕害,触及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灵魂和命运,开了电影全新反思的先河;另一方面,一批年轻的电影人和评论家不满足于谢晋电影中将灾难归结于个人道德的简单批判,也不满足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渴望有新的电影语汇和更深刻的反思力度。
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大讨论,将原本只是几个年轻学者在上海一个小型座谈会上的发言,推向了全国文艺界。这场讨论,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谢晋电影的评判,其影响,不仅直接带来了当时影坛主力的第四代导演群体的创作活跃,也为以后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也是在这一年,《文汇报》在9月5日头版发表了《陈旧的审查意识需改一改才好》的报道,直面当时弥漫在电影创作人员中的“剪刀恐惧症”。此文一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纷纷转载,在电影界更是洛阳纸贵。不久,电影审查制度终于出现了重大改革,几十年一贯制的“背靠背”的审查方式,终于改成了“脸对脸”,过去那种一言堂式的“缺席审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创作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审查会场,平等讨论,共同修改。
《芙蓉镇》剧照
电影界还应解放哪方面思想
“我们的导演应该拍老百姓喜欢看的电影,拍普通老百姓看得起的电影,让更多人愿意,也有能力走进电影院。”这几年来,几乎在每一个公开场合,谢晋都不忘做这样的呼吁。这次,问起谢晋当前解放思想的命题时,他把话题集中在电影界。他太爱电影了,太懂得电影艺术对公众思想启蒙、教育的作用了。
“你不要看现在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收入几个亿,有多少人买得起电影票?中国老百姓有电影看吗?我敢说,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民都没得看!一是不想看,二是看不起。”一说到这个问题,老人的嗓门陡然高了起来,“杭州的电影院上座率在全国都算是好的,但你去调查调查看,杭州附近的农村,有人包场看电影吗?三四十元一张票,农民怎么可能来买啊!”
电影票价似乎是谢晋心头永远的痛。谢晋的公司就在上影厂附近,他说,有空的时候,他经常会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那是他保持了多年的爱好。
一部讲述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电影,一直在他的计划之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好剧本,已经改了好几稿,但都不太满意,还在找人改。”说到这里,谢晋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们这代人还在挣扎”。
采访点睛
约了谢晋做采访,想请他谈谈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解放对于生活改变的影响。老人皱了皱眉头:“这个话题太大了,和你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沉默了良久,他忽然站起身来,走到宽大的书桌旁边,在叠得高高的一堆资料中翻寻了半天,找出一张报纸递给我。那是去年年末刊载的一整版谢晋专访,文字旁边的配图是谢晋的电影剧照。
而这些曾被批判被抵制的影片,现在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了经典。2005年电影百年之际,两万多部电影中评选出100部最优秀的影片,谢晋有七八部电影榜上有名。“我当时想,两三部总能上的吧,没想到结果出来有七八部。《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这些当时都是受批判的呀,现在观众投票认为是最优秀的。什么是思想解放?要我说,这就是思想解放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