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0日讯
今年的雨雪灾害给全省竹林带来重大损失。连日来,笔者在浙北、浙西南、浙东等地看到,大片竹子倒伏、折断、甚至开裂。据省林业厅统计,全省1120万亩竹林,受灾面积达751.1万亩,占全省竹林的2/3,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受灾后的竹林该如何管理?如何尽量挽回经济损失?笔者走访了省林业厅有关专家。
专家说,降雪和低温天气对当前竹子出笋不利,造成出笋产量明显下降,特别是雷竹和早园竹;竹子受雪压发生大面积倒伏、裂开或折断,使得竹材产量降低,质量差,影响了竹材的市场供应量;今年本是毛竹大年,受雪灾影响,毛竹的出笋产量和质量会降低,同时造成挖掘冬笋春笋困难,影响行鞭和来年笋竹产量。
专家建议,对遭受雪压、冻害的竹林要进行科学救护和重建,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不要立即砍伐或清除
压弯、压倒的竹子,不要立即砍伐或清除,应该留15节以上的枝条,砍去竹梢,进行扶直、培土及施肥,自然留养在林地里,以制造和供应养分,等到来年春笋成林后再予以清除,这样可以使新竹生长,快速成林。对于竹竿部分已经折断的光杆毛竹和竿柄处已断的母竹,可砍去利用。
护笋养竹有讲究
为恢复竹林,要尽量保护留养冬笋,不要滥挖,但可及时挖掘浅鞭笋、露头笋,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要禁止大量砍竹,以利于已孕育笋芽的正常生长。丰产毛竹林的护笋养竹应做到少挖、慎挖冬鞭笋,保护春笋,合理疏笋,及时挖退笋,留养小年笋。夏、秋季节(6~9月份),要少挖鞭笋。有时鞭梢在土壤浅薄或土壤板结的竹林中,少数会钻出地面,形成跳鞭,应加以保护,使之免受损伤。春笋期间(3~5月份)应加强竹笋管护,早期笋和中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尽量少疏多留养,后期笋成竹率低,应多疏少留,及时挖去加工利用。对于笋用毛竹林,浅鞭冬笋会被冻害,但是较深的冬笋不受损害,可以在林地全面垦复挖冬笋,减少雪灾造成的冬笋经济损失。
及时施肥很重要
毛竹林在4月初开始出春笋,在出笋前一个月施笋前肥,对促进出春笋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受灾竹林较多母竹损害,会造成竹林养分不足,每亩施用15至25公斤尿素作笋前肥,促进竹林多出春笋,多长新竹,多留笋养竹,补充母竹数量,以提高春笋和竹材的产量。
结构调整水肥管理要跟上
通过竹林结构调整、竹林水肥管理、竹鞭生长调控、适当竹林培土、合理挖笋砍竹、钩梢、毛竹一竹三笋等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土壤肥力和利用率,从而促进低产毛竹林向丰产、高效竹林发展,提高竹林经济效益。为使竹竿通直,防止雪压、风倒,毛竹必须钩梢。钩梢时一定要注意保留适当的留枝盘数。一般最好不要超过竹冠全长的1/2,每株留枝不少于12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