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炳炎 林云龙 陈熙春 摄
惠民苑社区在柳翠井巷55号组织一次元宵节绘画展,以此为奥运喝彩。周刚 摄
杭州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在杭州黄龙饭店的叔叔阿姨帮助下,动手做起了汤圆。马琳 摄
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昨日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也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最后一天”。吃元宵、逛庙会、赏花灯里面的故事可不少。本报记者昨日走街串巷,就“找”到了这么几个温馨感人的事。比如赶在就业大军来临前找到“安身之所”的,比如同住一院的老邻居为贫困大学生送行的……虽然这个年就这么过去了,不过不经意间,那大街小巷寻常人家里的散发出的过年温情,却挥之不去。
隔壁的叔叔,这是我的成绩单
元宵节,家住杭州紫阳街道十五奎巷社区城隍牌楼十四幢二单元的吴刚,又把对门的女大学生陈嘉莺一家请到自己家过节,两家有吃起了“团圆宴”。
过完元宵就要返回学校了。饭桌上,女大学生陈嘉莺向邻居吴刚叔叔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交上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
今年已经上大二的陈嘉莺,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刑侦专业的女大学生。虽然家庭贫寒,但她优秀的成绩,一直是家人和邻居们的骄傲。陈嘉莺告诉记者,两年前,她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是她既伤心又感动的一段时间。“因为爸爸妈妈身体都不太好,不方便陪我去学校,但是,我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所以,一家人都很苦恼。”陈嘉莺回忆着说。
“就在那个时候,隔壁的吴叔叔主动提出送我去北京读书,还帮我买了日用品,安排好学校的一切。”姑娘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听着嘉莺的学习“汇报”,两家人都高兴极了,尤其是吴刚,不停地点着头表示肯定。为了庆祝嘉嘉姐姐取得的成绩,吴刚家的小女儿还提议:“姐姐很快又要去学校了,我们来干一杯,祝姐姐的成绩越来越好。”
不管走了谁,照顾他的传统不能丢
昨天上午10点多,杭大路38号5单元510房间,狭小的房间里挤满了人。坐在轮椅上的一名神情僵硬的中年人被一群消防官兵围在中央,大家纷纷问他:“王叔叔,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几秒种后,中年男子一字一顿地答:“元——宵。”“那我们陪你过元宵好不好?”“好。”屋内,马上充满了爽朗的笑声。一旁的徐宁宁阿姨,笑着擦掉了眼角的泪水。
坐在轮椅上的人叫王为民,今年53岁,在2002年4月份的一场车祸中,他不幸被撞成了植物人;围在他身边的是西湖消防中队的官兵,2003年时,中队干部在与社区干部的一次聊天中,得知了王为民家里的情况,决定和他结为对子。这一结就结了近5年。
徐阿姨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跟医院约好了要去做检查。提前一天,他跟西湖消防中队的指导员王玮说了这件事,王指导爽快地表示送他们去医院。可第二天离去医院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了,徐阿姨听到隔壁传来了警报。“怕是来不及去了。”她心里想。可没过多久,有人来敲门,一看,王指导带着三个消防战士,浑身湿漉漉地走进来:“徐阿姨,快去医院吧,不然要迟到了。”看着消防战士,徐阿姨哽咽了。
最让徐阿姨感动的是,尽管总有战士调离,但中队干部都会及时安排人手,每次老兵要走了,总会带着新兵过来,认真地交待情况和老人的生活习惯。王臻周安荣刘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