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教育部昨天透露,从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旨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目前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京剧教学内容,确定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目前,教育部已要求试点省市各上报10所小学、10所中学作为试点学校,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业已启动。
这位负责人希望,各地要发挥京剧界专业人士的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京剧艺术普及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试点学校要鼓励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培训提高,掌握京剧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教育部也会在3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这位负责人注意到,京剧进课堂的消息一传出便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针对网友“增加京剧课会加重学生负担”的担心,这位负责人表示京剧课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而是纳入原有的音乐课程之中。
浙江可能会将越剧纳入音乐课
首要任务是培训师资力量
记者昨晚连线浙江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志泉,他表示,省教育厅也是刚刚收到教育部的这一文件,相关实施方案正在研究讨论之中,目前尚无最终定论。
针对网友质疑为什么只选择京剧进课堂,王志泉说,民族艺术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各省市是否应该把当地的地方剧种纳入教学内容,将根据试点情况而定,毕竟民族艺术也是百花齐放的,如果可行,不排除浙江会将越剧等地方戏曲纳入全省中小学的音乐课。
面对网友质疑为什么要在京剧教学中设置大量样板戏的选段,而不是传统曲目时,王志泉回应:“教育部是出台这一文件的机构,我们只是执行者,很多东西我也无法回答,只能在试点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意见,然后上报教育部。”
“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培训现有的音乐教师,毕竟京剧对现有的音乐教师来说也相当陌生,尤其在浙江这个南方省份,京剧并不是普通群众最熟悉的戏曲艺术。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年内完成相关的培训和试点教学工作。”王志泉最后表示。
此前,中国政府网等网络媒体报道,教育部艺术处负责人曾表示,之所以在众多戏曲种类中选择京剧,是因为京剧是我国公认的国粹和国剧。试点京剧教育的目的在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让学生对京剧有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为了把学生变成票友,不能看作是特长教育,“不会在不同省份推行不同的戏种教育。”
多数网友
不赞成只有京剧进课堂
昨天,新浪网开展“你如何看待教育部将在10省市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调查,有2万多位网友投票。截至昨晚10点,调查显示,37.19%的网友认为“不宜强行推广,应尊重学生自己爱好”;35.43%的网友认为“各地应学习不同的传统地方戏曲”;仅有27.38%的网友认为“开设京剧课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腾讯网“你身边有谁在听京剧?”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网友表示“没人听”。
在新华网、网易、凯迪和天涯等论坛上,大量网友对开设这一课程表示不解,意见大都集中在三个层面:继承传统文化可以有多种形式,为什么一定要学戏曲?如果是学戏曲,为什么只能是京剧?既然要学京剧,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样板戏,而不是传统的曲目?
网友“乔峰”说,京剧是个好东西,需要传承,但教育部采取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方式来“强力推广”,既不妥、也不必。如果京剧可以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那么,学校也应该开设武术课、书法课、剪纸课,甚至相声课、围棋课。可以称为国粹的文化有很多,为什么要把京剧捧出来“必修”一番?全国很多地方戏,无论从历史还是从艺术水准来看,都同样值得推崇。
光明网评论员刘长锋认为“强制京剧进课堂是个蠢办法”。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必须尊重各地各民族的习惯,一刀切是荒唐的。如果真要推广和发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主管的最高部门,只能提出要求,要求大家在教学中加入戏曲教学的内容。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各地各民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戏曲教学种类。
知名网友“五岳散人”在博客上表示,15首唱段中样板戏的比例过高,根本不能代表传统文化,他认为有关部门在“挂羊头卖狗肉”。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表示,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样板戏作为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它有简单易学、贴近生活的特点。所以从样板戏入手,比较容易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理解京剧更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