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这个寒假,上虞鹤琴小学的刘瑶同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拜访了住在同一个城市的93岁高龄的“正一派”道教音乐传承人王浩泉老先生,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含义。寒假期间,上虞市教体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该市中小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并向该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书》近10万份,据初步统计,有近7万名学生参加了这一有意义的活动。近日,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办公室向全省推广上虞的做法。
“这项寒假作业不仅强调了社会实践,而且还激发了许多家长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家长甚至还趁着春节长假,查阅资料,带着孩子去走访收集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有许多家长和孩子起先不能理解何为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认识。”昨天下午,上虞市文化馆副馆长严海忠告诉记者,这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现在各校学生搜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价值线索正在统计之中。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对线索进行分析,对有代表性的线索还将进行重点普查,并组织召开小型的表彰会。时机成熟时,我们还将在有基础的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位于丁界寺的舜井,就有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其实,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是这项寒假作业,我们很少会去关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生吴双这样告诉记者。“这项作业强调社会实践,而且能起到家长与孩子互动参与,能增长知识。”不少孩子表示,与枯燥的书本作业相比,他们更愿意做这些新鲜有趣的作业。
上虞市被列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县市之一。从去年11月起,上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下管等7个乡镇的普查中,征集线索5595条,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线索。而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更让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