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一手抓体训,一手抓学习
昨天,我在杭州始版桥小学见识了一件新鲜事:学校有一个13人的小小班,是去年下半年新办的,学校给这个五(4)班取名“田径特色小班”。
听听这个班名,就知道班里的学生肯定在田径方面有特长。这倒真正把阳光体育落到实处了!中午走进这个班级,学生们正在吃饭,13个人吃了半桶米饭,我吐吐舌头:“这群孩子真能吃,身体肯定好!”
班主任叫丁英杰,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丁老师每叫一个孩子的名字,我总能听到“区某某比赛冠军”的介绍。“他们肯定能在市里比赛获奖,我对他们有信心。”
郭聪聪是一个很漂亮女孩子,刚来这个班级报到。郭聪聪是从抚宁巷小学转过来的,她的短跑特别好,丁老师认为她是一棵很好的苗子。
校长梅升君说,这个班一周有5节体育课,每次上体育课,由不同的体育老师上武术、瑜珈、体育舞蹈等。“但我们不是少体校,除了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我们没有放松他们的文化课。”看课表,主课都是顶呱呱的老师来上。
-新闻调查
每次都要上门做家长工作
这个田径特色小班到底受不受家长欢迎?这种教育尝试能不能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在做一种尝试,希望能利用学校在体育教学上的特长,挖掘一些有天赋的田径苗子。如果学生在上初中、高中的过程中,这个特长能帮上忙,我们就成功了。”校长梅升君说。
班主任丁英杰跟我说了句大实话:“我们这个特色班,是求着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一旦发现一棵好苗,要轮番做家长的工作,这个工作不好做啊!”
丁老师说,每次期末去学校物色苗子,他一般不去那些“好”学校,特别是那些国有民办学校,“每次去总要碰一鼻子灰,家庭条件好,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根本不会把孩子送过来。”
力挺派:体育磨炼吃苦精神
郭聪聪是昨天刚刚加盟这个团队的,这个60米和100米全区双料亚军一直是学校相中的孩子。可上个学期,因为舍不得离开抚宁巷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加之对新班级缺乏了解,郭聪聪犹豫了。
她依然坚持着这样奔波的训练生活:白天在抚宁巷小学上课,下午3点后,坐上爸爸的电动车,再赶到始版桥小学参加集训,一直到晚上5点半。
但一学期的观望,终于让她下定决心。“和他们一起训练,教练平易近人,同学都很乐于助人,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关键是,喜欢比赛的郭聪聪觉得,这个班级汇聚了全区跑步最优秀的孩子。“我喜欢和他们一起竞争。”
郭聪聪的父母曾经都是跑步选手,妈妈是中长跑选手,还当过学校体育老师,爸爸是短跑选手,从小就在少体校参加训练。对女儿的选择,他们一直全力支持。作为父母,他们有很现实的考虑:“希望她能凭借优异的体育成绩,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甚至考上重点大学。”
妈妈厉女士曾经就是因为出色的体育成绩上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她诚恳地说:“但我更希望的是,女儿通过训练,可以有好的身体,同时具备吃苦精神。”
摇摆派:我不敢拿孩子前途开玩笑
要不要让孩子参加田径特色小班,吴先生一直摇摆不定。孩子在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读书,平时很喜欢跑步。“去年听说始版桥小学要办一个特色班,我前去考察了,孩子也在寒假里参加了学校的一些训练,但还是下不了决心。”
吴先生说,去年他曾下决心让孩子参加,但经过一个假期的考虑,他还是退却了。“我主要担心孩子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临时转校,孩子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肯定对学习有影响。”
吴先生还有一个考虑,田径特色小班是刚开出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没有一个现成的说法,“我不想让孩子成为实验品啊,不能拿他的前途开玩笑。”
“记得刚参加体训时,早上7点就出门,晚上5点半(有时6点)才回到家,暑假上午8时至10时到校参加训练。作为一个小学生,虽然作业并不算多,但花在数学、语文、英语上的时间每门半小时,至少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剩下的自由时间是很少了。我们孩子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孩子,他要看半个小时的电视,画一些自己喜欢的漫画,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同学走一走跳跳棋等……如果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体训上,那就剥夺了孩子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位妈妈说。
学校看中一个苗子,希望家长同意。这位家长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训队,在信的最后她说:“孩子就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天地,只有满足他玩的兴趣,那么无论在身体还是在学习上他肯定是最棒的。我不羡慕别人的孩子在体育项目上拿名次,或钢琴考了几级,也不羡慕凭这些进入某些重点中学。子曰:‘过犹不及。’过多的把精力投入到体育或者学习上,都是不可取的。”
-深度探讨:
体育特长和升学挂钩?
用体育特长敲开初高中的大门,这是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田径特色小班13名学生的出路好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梅校长这种尝试是否成功。
上城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参加杭州市的体育比赛,全区公办初中可以由家长选择。而每年参加市体育比赛的16名学生,很多出自始版桥小学。
对不少老百姓趋之若鹜的民办初中,体育特长也是一块敲门砖。建兰中学校长袁明元说,成绩好,体育又有特长,这样的学生他喜欢。
张克强是杭十四中的体育老师,每年招跳高方面的体育特长生,他总会跟始版桥小学的体育老师方伟民交流。“在跳高方面,方老师是杭城小学界的头牌,每年我们招两个跳高特长生,起码有一个是方老师的学生。他的学生,文化课也不差,不少是没用体育加分就考上大学的。”
方老师教了30年小学体育,学生读了初中,仍旧每天到始版桥小学跟随方老师训练。他的学生,每年起码有2到3名被保送到杭城的一些重高。
在走廊上,我碰到六年级女生周玥,这个女生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开始练跳高了。在训练之前,爸爸抱怨,说她饭量太小,还有先天性头疼病。训练以后,不仅身体好了,饭量吃到两碗,考试成绩也从班级倒数跳到“全优”。周玥很自信,她说初中想到建兰去读,“只要在市里比赛取得好成绩,希望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