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7日讯
6月1日“限塑令”大限即将临近,业内企业纷纷面临转型。
昨日,国内塑料行业爆出重磅新闻: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华强宣布停产,两万名员工面临失业危机。同样面对“限塑令”,浙江大多企业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
如何化解“限塑令”带来的停产危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掉头转向成为大多浙江塑料袋企业首选。据了解,无纺布、尼龙布等环保袋以及可降解的包装品,成为浙江商人的投资新宠。企业面临转型
距离“限塑令”尚有3个多月的时间,浙江临海前进塑料薄膜厂已经宣布停止生产塑料袋。不过,台州这家塑料龙头企业并没有全面停产,而是将主攻的方向放在生产各类雨衣及其他塑料薄膜包装印刷产品上。
公司的销售部经理范雪娟表示,“限塑令”确实给塑料袋的销售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但塑料袋并非公司的主要产品,再加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经过综合考虑,公司已经停掉了塑料袋的生产线,把精力放到其他产品上去。
与临海前进塑料薄膜厂一样,在“限塑令”重压之下,浙江越来越多的非环保塑料袋企业已经开始转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转型过程中,有的公司选择掉头主攻公司其他产品,而产品单一的企业则直接上马可降解包装品,甚至无纺布、尼龙布等环保袋。
无纺布等成投资新宠
面对“限塑令”,与一些塑料生产企业的忧心忡忡不同,浙江新大印刷公司认为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良机。
该公司杭州办事处负责人杨健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在着手停产塑料袋项目,下半年上马无纺布环保袋。通过产业升级,增强公司产品开拓市场的竞争力。
较之浙江新大印刷公司,苍南新东方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魄力显得更大。据该公司总经理高翔透露,为了抢占环保袋市场制高点,公司决定增加100多台无纺布购物袋生产设备,并扩招100多名员工。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将提高3倍左右,增加7000多万元。
据了解,在这场被业内形容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温州企业走在了“军备竞赛”的前列。从去年年底起,温州苍南龙港当地的无纺布生产企业数量由原先的两三家增加到如今的10多家。
浙商瞄上数百亿元商机
对于温州企业争先恐后进入环保袋行业,温州市印刷协会秘书长陈平勋认为,“限塑令”对家庭作坊的冲击肯定比较大,存在行业洗牌可能;但对上规模企业和环保袋生产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商机。
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可降解塑料包装品在未来市场需求量有望达200万吨,按每吨平均价2万元计算,那么全国市场将有400亿元巨大商机。
不过,由于目前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国家标准也在制定中,浙江尚有不少塑料袋生产企业主仍抱着观望的态度。
此外,对可降解塑料包装产品市场前景的担忧,也成为一批企业观望的原因。“技改投入其实不大,主要是可降解塑料包装品不耐用。”富阳康友包装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金玉表示。
相关: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停产
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包括漯河华强)日前突然停产结算,并宣布整体转让。
据了解,停产原因有三个:“限塑令”下达让非环保塑料袋没了市场、新劳动法实施增加了用工成本、当地诸多家庭作坊式企业也对其造成了冲击。
遂平华强一位工作人员称,华强停产跟国家政策调整有关,企业生产的90%产品都在国家限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