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每日商报》报道,一万元赴上海上三天课,这不是什么企业老板的EMBA课程,而是专门针对12-18岁少年的青少年理财培训。价格如此昂贵的课程,受到杭州一些富裕家庭的欢迎,更有的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香港就读类似课程。
这些家长的想法基本一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和金钱观,就算“砸”大钱也值得。
一万元上三天课,这个培训班究竟在教什么?从新闻中看,无非是将一些理财知识夹杂在活动中,玩一些带有目的性的游戏。且不说这是不是有钱人跟潮流拿钱扔着玩儿,只说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培训方式,其负面影响就显而易见。
首先,三天培养“财商”的想法过于急功近利。我们知道,无论是“财商”还是经商的能力,都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绝非三天时间就能学到。而且这些培训班的老师水平究竟如何,也没有人去验证,万一某些老师的水平不高,孩子们不但学不到东西,反而被误导了呢?
其次,天价培训有可能使一些孩子产生优越感。在一些孩子看来,能否上得起这个班,也许还会成为一个区别等级的标准。有了这种优越感的孩子,社会责任感、道德感以及团队精神就有可能产生偏差,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什么好处。
培根说过,“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同理,理财能力也是“功夫在诗外”,无论家长有钱没钱,孩子们都难以在培训班上学会理财,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摸爬滚打,才能真正掌握理财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