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企业常驻浙江义乌代表机构突破千家
》》》 6
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代表的各地小商品城
事件回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16000余摊位的经营者在全国都有生意伙伴。
点评:以义乌为代表的各地小商品城是浙江改革开放30年来绽放的思想解放的明珠,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形成了浙江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社会、小经营、大积聚的独特景观,推动了浙江块状经济、县域经济、集群经济的发展,并将传统的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的生产组织融入到了现代的社会分工体系,推进了浙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推进了浙江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 7
步鑫生打破“铁饭碗”
事件回放:1983年,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努力创新”,“甩掉产品包销的拐棍,自己到市场上创牌子,闯路子,以三新(款式新,衣型新,装潢新),以快(转得快)取胜,大胆改变现行制度”,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工厂厂长”。他在厂里搞奖金制度,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工资管理政策。
点评:改革现行管理制度,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创新企业管理,提升生产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步鑫生实行的改革使中国为之震撼和惊喜,打破了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固有模式,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 8
贫穷的杨汛桥出了近十家上市公司
事件回放:杨汛桥,当年是绍兴出名的贫困乡, 1990年9月,经省科委批准,九家企业组成的“浙江经编星火技术产业开发集团”成立,一举开发出30多种经编工艺和90多种织物新产品。阿里巴巴式的财富大门就此打开了,到2011年,计划上市企业达到10家……
点评:在计划经济时期,股息、红利是老百姓不敢想不敢碰的高压线。现在,浙江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产品领域进入到资本领域,遍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已经开始在股市等资本领域一显身手。
》》》 9
从铁匠铺到资本大鳄的万向集团
事件回放:万向集团公司初创于1969年,从4000元资金、7个人的铁匠铺起家,现已成为一家拥有员工数万名、资产近200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2002年万向控股、万向钱潮、万向集团分别按40%、30%、30%的比例投资组建万向财务公司。在国内,万向参股、控股的金融机构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10家,在海外则设立了万向美国制造基金。
点评:上世纪80年代时浙江人已经认识到国际市场是充满风险与魅力的大市场,民营企业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民营企业的产业出路,也是民营企业的体制与机制的出路。万向集团始终把自己的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及规则结合在一起,企业家与企业共同成长,折射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史诗般话剧的一个典型个案。
》》》 10
冯根生持股
事件回放:1997年10月7日,正大青春宝公司提出“工者有其股”决议,冯根生作为主要经营者至少要认购2%的股份——计300万元。这项被青春宝员工视为“第二次合资”的重大举措,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冯根生的股份该如何算?
点评:冯根生持股事件对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一种尝试,对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社会公平理念的新型分配体系是一次创新性的推进。
》》》 11
中国首家中日合资饭店落户杭州
事件回放:1986年,当杭州城里还是一片低矮平房的时候,西湖边上立起一座21层、高70余米的大楼———杭州友好饭店。这是中国首个中日合资饭店,由当时的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和日本昭和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共建,曾用名“中日友好饭店”。
点评:这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日友好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