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松阳县“烟、桑、茶”三大特色农产品之一,曾称有名的“三张叶”之一。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茶业确立为农业主导产业,并积极实践茶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5年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5195吨,总产值1.7亿元。茶业正日益成为松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浙南茶叶市场始创于1993年初,随着茶叶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曾三易其址。2001年,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浙南茶叶市场”。2005年初,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的交易区一期工程和占地2.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投入使用。2005年,入市茶叶交易量达1.68万吨,交易额4.86亿元,分别列全省第一、二位。该市场先后被列为“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茶叶市场是维系茶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茶叶市场的兴衰直接影响松阳县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浙南茶叶市场联结松阳当地茶园8万余亩,联结周边县市遂昌、武义、云和、莲都茶园20万余亩,惠及茶农15万余户。松阳名优茶通过该市场除销往国内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港澳、欧美、东南亚各国。茶叶上市旺季,日客流量达六千人之多,在高峰期日交易额达900多万元。浙南茶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了松阳及周边县市的效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当地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市场硬件投入
浙南茶叶市场硬件建设是以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的。目前,市场拥有营业房100间,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交易摊位5000多个;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市场绿化面积占市场占地面积5%以上,停车场占市场建筑面积30%以上;冷库、宾馆、茶楼、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相配套的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已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了以松阳、遂昌、武义、莲都的茶园基地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并积极探索建立“茶农+专业合作社+市场”三者紧密合作的茶叶生产流通一条龙经营模式。
市场职能管理
松阳县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浙南茶叶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派专门人员进驻市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以商品准入证、检测、巡查执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整治市场秩序。打击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实行公平交易,重点保护外地客商,让每个经营户有安全感,让外地客户买得放心、安心、称心。二是建立茶产品准入制,重点保护品牌。①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监督站,加强茶产品质量监控,实行平时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抓农药残留和色素等问题;②全面实施原产地保护标记,只有合作社成员可用,没有标记就限制销售;③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品牌,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厉打击。三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市场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茶叶是食物性质的消费品,产品质量要求卫生、安全。因此该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绿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地方技术标准,并督促茶农、加工企业按该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市场每年与经营户签订“商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工程,使用《商品交易市场商位租赁经营合同(示范文本)》。在流通环节推行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统一设置牌匾、广告牌,市场设有公平秤、公平筛,开通投诉电话,开辟公告栏、曝光台等,坚决打击短斤缺两,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违法经营行为,使市场经营者信用等级A级率达到90%以上。
市场品牌建设
组团参与“中国名茶博览会”、“济南国际茶博会”等各种茶事活动,并同苏州茶叶市场、济南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积极打造市场品牌。同时,加强与外商的沟通,努力担当县政府及各部门与外地客商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外地客商定期访问机制,定期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外地客商的意见,及时了解、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经营和生活中的难题。对茶叶收购量达到较大规模的外地客商发放“创业绿卡”,给予一定的保护政策。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浙南茶叶市场声誉鹊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入市的茶叶交易量不断创新高,极大地拓展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了浙南区域性茶叶集散中心的市场规模。展望未来,浙南茶叶市场将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地处龙丽省道、龙丽高速路经市场的交通便利、辐射面广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市场的占有量。
目前,市场的二期建设正在筹划,不久的将来,一个更高标准、更大规模、更具有影响力的浙南茶叶市场将以更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各地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