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畲族乡地处松阳县东部山区,是松阳县帷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全乡辖9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总人口4840人,其中畲族人口1250人。该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地处偏远;二是茶叶较多。
现在,茶叶在板桥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全乡6373亩茶叶,支撑着畲乡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家家有茶叶,户户有茶山,季季为茶忙,每到早春,茶树新吐嫩芽,茶农们就开始忙碌了,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一年下来,相对空闲的时间很少。由于地理、环境及交通等原因,畲乡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勤劳的畲乡人民在致富道路上的探索却从没有停止过。他们尝试过种植杨梅、脐橙,发展高山蔬菜,发展香菇等等,都因为交通条件差等种种原因,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
直到1998年,板桥畲族乡党委、政府发动全乡人民种植优质茶叶,畲乡的经济开始有了质的转变。畲民一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以往只是为了自已饮茶和招待客人而种,种的也都是土茶,谈不上经济效益。像所有新鲜事物一样,大面积发展茶叶在初期也遇到了阻碍,一些群众担心缺乏技术有种无收。为了让群众消除疑虑,大胆发展,乡政府动员乡农办的几位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承包山地种植茶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扶持政策,如根据发展茶园面积的多少,给予茶农们以每亩50~150元的补助,以鼓励、调动农户种茶积极性。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干部的示范带动,一部分农户消除疑虑开始发展茶叶。通过效益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同时,为了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提升茶叶品质,转变传统的种植理念,乡政府经常邀请有关专家来乡给茶农培训茶叶种植、加工技术。2002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栩以省科技特派员身份被下派到板桥乡,他精心指导板桥乡的茶叶生产,无私传授茶叶科技知识,对该乡的茶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2005年,全乡有茶园6373亩,其中连片基地十余块、1520亩,而且有471亩通过了有机茶认证。全乡茶叶年产量439吨,年产值1600万元。
日益壮大的茶业经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到茶叶采摘、加工季节,板桥乡本地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邻近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等地的闲散劳动力就纷纷来到板桥乡,给种植面积多的茶农们提供劳务,每天能获得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上百元的劳务费。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茶叶加工市场的繁荣。乡政府在积极培育本地茶叶加工企业的同时,引进外地企业,努力打造产业链。到2006年止全乡共有茶叶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佰顺茶厂成为丽水市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解决了本乡茶叶的产、销问题。为方便茶农与茶商的茶事交易, 2003年在板桥和桐榔两个村建立茶青交易市场,每到产茶时节,茶青交易市场异常繁忙。
为了提升产品含金量,提高板桥茶叶知名度,使畲乡茶叶香飘万里,乡政府积极打造本地品牌。2002年6月,由乡政府牵头,联合种植户、加工企业成立了板桥畲族乡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观音露”有机茶品牌,并在韩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上获得国际名茶银奖。近年来,各地茶商开始找上门来,畲乡的茶叶加工企业与丽水、江苏、上海等地客户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茶农们再也不用愁茶叶卖不了好价钱。在春、夏、秋三季,每当到了晚上,一家家茶叶加工厂便伴着夜色,开始加工茶叶,每每走进这些茶厂,茶香便扑鼻而来。茶叶既是畲乡人民增收的主渠道,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