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有一份周总理给村里定的10年规划的材料呢?找不到啦?这个留到现在多少有意义啊。”昨天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位于杭州梅家坞的周恩来纪念馆,一群人在周恩来的铜像前这样感慨着。
这十来个人身份、职业各异,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当年都参与了周恩来纪念馆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现在我们在纪念馆里看到的这些文字、照片等各式资料,是当年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家一家走访和周总理接触过的梅家坞村民,一趟趟地跑北京等地收集起来的。
现在在中国银行宁波市江北支行当行长的胡微玮,就是当年参与资料收集工作的杭大哲学系8个学生党员之一。昨天,因为担心对杭州的道路不熟悉,她早上六点就开着自驾车从宁波出发了。
“当时,我们8个学生花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一家一家地走访村民,把他们的回忆整理成文。”胡微玮说,老师对资料整理的要求相当严格,每次采访必须两人一组,材料整理完后要给口述者过目,确认无误后让他们摁上手印。而最后进入纪念馆馆藏的资料,必须保证不同的当事人对同一件事表述都是一致的才行。
而图片的收集工作也费了一番工夫。和周总理的合影,对于每一位普通人来说,这都是一份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所以很多人开始都不太情愿把照片贡献出来。
周恩来纪念馆从1993年3月5日正式落成到现在,已经有整整15年时间了,但当年纪念馆筹建工作的牵头人童芍素对当初纪念馆的每一个陈设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原来纪念馆由6个部分组成,周总理来到梅家坞、周总理关心茶叶生产、周总理重视茶乡建设、龙井茶传播人民友谊、梅家坞实现周总理嘱托、中央领导关怀茶乡。现在资料少了很多了。原来的纪念馆就是一座民居,很简陋,但历史感很强,完全是当年周总理来视察时的模样。现在房子是修得很漂亮,但完全是一个纪念馆的样子了。”一群人一边看,一边感慨。
胡微玮还拿出了一叠当时在梅家坞做采访时拍的照片。照片上那8个青涩而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如今都是各个单位大大小小的领导了。一叠照片在大家手中传看着,有人冒出一句:“说不定再过几年这些照片也能作为史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