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1936年6月26日中午,上海码头拥挤而喧嚣,10岁的舒昌荣紧紧抓着弟弟舒昌耀的手,与所有人一样,向一艘名为“康德浮台号”的邮轮挥手告别。舒昌荣朝邮轮张望了好一阵子,却始终没有发现父亲舒鸿的身影。等舒昌荣“挣扎”着靠近邮轮时,邮轮“喘”了一口气,走了。
“康德浮台号”的目的地是德国柏林。1936年7月,第11届奥运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一支庞大的代表团参赛。可是,代表团的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报纸上每天出现的新闻基本都是诸如“××在田径预赛被淘汰”、“篮球队被淘汰”、“足球队未能小组出线”等消息。
1936年8月15日下午,正当舒昌荣陪母亲逛街时,突然,上海街头一阵躁动,到处都是小报童响亮的声音:“号外!号外!舒鸿为国争光!”
父亲为国争光了?舒昌荣觉得难以置信。他连忙买来一张《新闻报》。报纸上的大标题格外显眼,“美加篮球决赛,我国舒鸿担任裁判。”舒昌荣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父亲一直是代表团的篮球队助理教练,怎么又成了奥运会篮球决赛的裁判呢?
中国首批国际级裁判
在旧中国,早期的体育比赛并无“裁判”一职。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很多正规比赛开始聘用外国人担任裁判工作。
1925年,在美国春田学院(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攻读体育专业的舒鸿回到了中国上海。为培养中国裁判,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裁判会”。他担任会长。
1928年,恰逢一场篮球比赛将在上海举行。按惯例,比赛的裁判将由外国人担任。赛前,舒鸿向比赛组织者提出建议,“中国人参加的比赛,一定让中国人执法。”可外国裁判坚决不让位。
有人提议,申请执法比赛的中外裁判统一参加考试,试题由当时最为权威的“美国裁判会”提供,并由“美国裁判会”阅卷打分。结果舒鸿、乐秀荣、吴邦伟、蒋湘青等4名中国人成为中国第一批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级裁判。
中国裁判进入视线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篮球项目第一次成为奥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最后,美国队和加拿大队闯入决赛。由谁来执法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呢?
大家公认美国的裁判水平最高,但为了避嫌,肯定不能使用美国裁判。至于来自欧洲的裁判,由于篮球传入欧洲的时间不长,欧洲裁判恐怕难负重任。选来选去,篮联官员注意到舒鸿的名字。这个人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在奥运会预赛时,也执法过几场比赛,表现得还不错,就用他吧!听说由中国裁判执法决赛,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的队员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队员断定:“从中国篮球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舒鸿肯定吹不好。”
两队教练却格外信任舒鸿,当时,美国队的助理教练杜平曾是舒鸿留学美国春田学院时的大学同学,他向队员们解释:“我了解舒鸿,还是他当裁判合适。”加拿大队的教练在前几天看过一场舒鸿执法的比赛,他认为:“舒鸿吹得相当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