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学超告诉记者,父母得知他很难大学毕业后,特别生气,并表示他写书、出书属于“不务正业”。有没有拿到大学文凭,不是“美中不足”这么简单,而是父母对他有没有出息的“终极评判”。
殳学超不想让父母失望,但让他暂停创作,全力摘“红灯”,他又不太乐意:“手头上正在写部小说,其他还接了些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实在没时间。”
各方都有理
观点呈多极
“拿文凭还是搞创作?”的话题在宁波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激烈争论,有赞成他写作的,也有反对的。
“他张扬个性,坚持自己的追求,不在意传统的评判标准。比起周围一些混日子的同学,他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是又一个韩寒,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挑战。”
这是赞成派的观点,另一部分学生尽管羡慕他的才气,但却不认同他的做法,“韩寒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他的做法也没有推广借鉴的必要。我们大多数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该踏踏实实地走普通学生该所走的路。相比于兴趣爱好,文凭还是重要的,它至少是我们迈入社会的‘敲门砖’”。
同样是学校特长生的俞帅峰告诉记者:“我也喜欢写作,但这和文凭并不对立。个人写作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积累,大学是让我们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也教会我们如何运用,不然也会江郎才尽。”
教师面临的课题:
特殊人才如何因材施教
“你们也帮我劝劝他,不要走极端。”采访中,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文分院院长傅明善教授这样对记者说,他一直很欣赏殳学超的才华,对他的作品也进行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学校在培养特色学生上尽了很大努力,我们一直支持他搞文学创作,也用创新学分代替了他一部分课程的学分。但我们毕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衡量合格毕业生的主要标准还是要看课程能不能达标。”
宁波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志峰教授也表示:“不要把文凭和知识对立起来,文凭标志着你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是用人单位了解应聘人员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文凭,在社会上的选择面比较窄。”
“其实,殳学超还是有机会的,学校规定大学本科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到六年,除了毕业补考外,各科老师也愿意给他单独的考试机会。”傅明善教授说,他们希望殳学超在今后的两年里加加油,把丢下的课程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