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家”牌坊群。小古 摄
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3月7日上午,百万字长篇历史小说《江南第一家》的小说连播首播仪式在浦江县“江南第一家”举行。通过电波,历宋、元、明三朝代,15世同居,3000人同吃一锅饭,并以清廉家风扬名于世的“江南第一家”故事传送到了浦江的家家户户。而“江南第一家”也迈出了借文学、广播影视之力扩大知名度,宣扬其“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典范”身份的关键一步。
我国著名剧作家、小说《江南第一家》的作者文捷也同现在首播仪式上,并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大家纷纷拿着小说请他签名。在过去的10多年,文捷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与“江南第一家”有着紧密的关系,他曾经为“江南第一家”创作了婺剧、电视剧。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创作这部百万字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并于去年7月由上海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十年倾心“江南第一家”
说到这部小说,必然要先提及小说的作者文捷。文捷原名郑文敏,是“江南第一家”的二十八世裔孙,一度醉心于戏曲创作,在浙江婺剧团担任专职编剧时著有《千古名相》、《情系碧水》等10多部戏曲剧本,曾获“国际小戏艺术节金奖”、全国“优秀新剧目奖”等。近年来,文捷专业从事电视剧和长篇小说创作,著有《江南第一家》、《火腿情缘》等多部30集以上的电视连续剧和《畸变》等长篇小说,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1996年,文捷应浦江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之邀,创作婺剧《江南第一家》,由此与“江南第一家”结下了不离不弃的深厚情缘。婺剧《江南第一家》由浦江婺剧团参加浙江省婺剧艺术节,获得表演一等奖、编剧一等奖。1997年,婺剧《江南第一家》由浙江婺剧团参加省第七届戏剧艺术节,获优秀新剧目奖、编剧奖,并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为了更好地宣传故乡浦江“江南第一家”这张名片,2002年下半年,文捷辞去浙江婺剧团编剧职务,回到家乡开始创作电视连续剧《江南第一家》,并于2005年最终完成了55集电视连续剧《江南第一家》。
意犹未尽写小说
“执著于‘江南第一家’的创作,执著于写家族辉煌的历史,不仅仅是对家乡对祖先有深厚的情感,更是因为郑义门在历史上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辉煌。从小听老人们说家族的故事,耳濡目染,记下了很多。所以开始创作之后,纵然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困境地,仍然不改初衷,以至于在婺剧和电视剧产生了些影响之后,心里仍感到意犹未尽。”在55集电视连续剧完成后,文捷萌生了将其改写成长篇小说的念头。2005年至2006年,他夜以继日,在电视连续剧剧本的基础上,完成了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江南第一家》。
小说《江南第一家》分上下两册,故事从郑绮倡议家族同居开始写起,一直到宋濂绝食而亡,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郑义门为“江南第一家”结束,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洋洋百万字充分反映了郑义门的百年变迁和“以德修身、以法齐家、以礼修身、以义济世”的动人事迹以及和元、明两朝兴衰存亡的密切关系。小说充满传奇色彩,文字质朴生动,可读性很强。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叶晓芳评价说:“长篇历史小说《江南第一家》情节曲折,有桑梓背景,语言流畅,优点颇多。”
这部小说的面世,为“江南第一家”丰富的文化内涵增添了现实的载体。文捷认为:“小说是我根据电视剧本改编的,质量上恐怕难与纯粹的小说相比,但它基本展现了‘江南第一家’的全貌,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粹。‘江南第一家’的孝义之风以及同族同姓和睦而居的逸事,与当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是完全相符的,因而《江南第一家》小说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欲借文化力扬名
如今,走进“江南第一家”,展现在眼前的是“青山田园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打响“江南第一家”这张金名片,浦江县委、县政府精心规划,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牌坊群,复制了昌三公祠、昌七公祠、建文井,重立了宏伟的木牌坊,完善了宗祠、白麟溪、孝感泉等景点。“江南第一家”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风景和古老的建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游客。但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江南第一家”的知名度,使其传奇故事和家族文化更广为人知,也是浦江有关部门努力探索的一个命题。
文捷告诉记者:“浙师大一位老师来‘江南第一家’看了之后非常惊讶,说浦江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他竟然不知道。这给我很深的触动,如今,对一个景点最有效的宣传,莫过于文艺作品,比如小说、电视剧等。因为它们是有故事、有情节的,人们看了之后会产生兴趣,会深深地嵌入记忆之中,产生前往一游的愿望。”此次,浦江县人民广播电台把小说《江南第一家》改编成100集的广播剧,也是有关部门尝试扩大“江南第一家”影响力的第一步,据了解,把“江南第一家”拍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的计划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