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编剧告急!剧本紧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昨天,杭州越剧院一口气向上海戏剧学院买进五个剧本,并与该校高级编剧研修班的青年编剧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杭越买进五个剧本
昨天,上戏教授、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带着上戏高级编剧研修班的4位青年编剧赶到杭州,他们给杭越带来了一份厚重的见面礼——11个具有现代观念意识的折子戏剧本。在经过杭越演员的一番精挑细选后,决定买下五个——《李慧娘》、《家》、《剪绣球》、《弄玉》、《青春祭》。
“杭越没有专职编剧,这些青年编剧写的剧本有新意,有个性,很适合我们的青年演员。”杭越院长侯军告诉记者,除了买进5个剧本,剧团还与上戏高级编剧研修班的青年编剧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为了让今后的合作更为顺利,昨天,上戏的青年编剧与杭越的年轻演员围绕“演员该如何解读剧本”、“什么样的剧本能让演员HIGH起来”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演员沈祝敏提了一个建议:“越剧有很多经典戏,我演的《迎贤殿》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它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子,与现在的环境不符合,编剧们在二度创作的时候,能不能考虑这个问题,让戏更具有时代感?”
“你们带来的剧本都是为花旦写的,适合小生的只有《家》这么一个,编剧们能否为我们小生多写一些剧本。”小生演员吴素飞说话的时候有点着急。
“希望能经常与编剧交流,编剧能听听我们的想法,以及在演戏中遇到的困难。”演员缪海洁说。
对于杭越演员们的这些想法,编剧们认真做了记录,并表示在今后的作品中,会更加注重演员们的需求。
浙江戏曲编剧不足10人
实际上,杭越与上戏编剧的联姻的背后透露出一个问题,浙江戏曲编剧队伍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顾锡东、钱法成、魏峨、胡小孩……这些编剧曾支撑过我省戏剧半壁江山,而如今,我省现有的专职戏剧编剧不足10人,省属剧团的专职编剧仅为3人。
据了解,原杭州大学曾专门招收了一个培养戏曲编剧的本科班,可是全班20余个学生毕业后无一留在戏曲编剧队伍中。相对于其他行当,戏剧创作稿酬偏低,不少舞台编剧转行写电视剧了。
2006年年底,杭州市政府将青年编剧余青峰引进到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今年刚开年,余青峰接到了各大院团的英雄帖,前来约剧本的达到数十家。
“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写戏剧的青年编剧,就我一个,这么多约稿,我哪里消化得了啊。如果说小说、电视剧的创作是‘种稻’,那么戏曲的创作相当于是‘酿酒’”。去年一年,余青峰创作了三个大戏:越剧《茶花女》、绍剧《秋瑾》、越剧《李清照》,“这绝对是超产了。”
面对目前我省戏曲编剧青黄不接的局面,杭越与上戏的联手,不失为解决编剧与剧本的好法子。不过,我省戏剧界人士认为,如何把优秀戏剧人才吸引到我省的戏剧创作中来,才是重中之重。
有专家提出,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去年,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与上海越剧院联合向全国征集越剧剧本,同时努力发展业余编剧,大型新编京剧《中国贵妃》的编剧是上海文汇报的记者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