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连日来,“建设新农村有新政策”成为诸暨农村关注的一大热点。消息来自于不久前诸暨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2008年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见》。在这份文件中,诸暨市安排2.54亿元财政巨额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与力度空前的财政投入相比,在当地激起更大反响的则是一个浮出水面的系统性政策体系,它给出了今后诸暨新农村建设的一揽子框架。
“诸暨农村改革已行进至一个深水区。”当地有关官员表示,今后新农村建设将力避单兵突进式的工程建设,而是在宏观层面上描绘了细到每一个村的美好未来。
从典型性到普遍性
扬弃包装个别典型村庄,选择一条普遍性建设的道路。这是此次诸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变化。所谓普遍性,就是针对全市每一个村庄,实行统一的政策待遇。从这份《政策意见》中可以发现,它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农村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四大板块。在这四大板块下,又详细分列了所需要实施的各项工程。
如此巨大的历史性工程,其意图十分清晰,它旨在全面扭转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社会的单薄基础。但能否在短期内完成呢?诸暨给出的答案是:否。“我们的目标是让新农村建设惠及每一个农民。”诸暨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一揽子解决方案中,每一个村庄均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即补上自己“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
以奖代补的杠杆作用
为充分激发每一个村庄建设自己美丽家园热情提供支持的,无疑是2.54亿元财政资金的走向。“每一个村都有机会申请财政资金,只要你有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诸暨市委政研室负责人说。
他所指的机会是,每一个乡镇(街道)所在的村,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级往上申报,最终到达该项目主管的部门后,经确认和统一规划、指导和验收后,就可获得财政支持。
“作为具体的组织者,相关部门均领到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谁花的钱多,就是谁干的活多。”当地有关人士表示。这引入的其实是一种赛马机制,它改变了以往财政一刀切的支出方式,通过“以奖代补”,从而调动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性。“实际上,2.54亿元巨额财政资金,对广大的农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诸暨希望,以财政这一杠杆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让每一个村庄参与到这一建设中来。
让农民共享政策公平性
按照这份《意见》,诸暨市的行政村在今后几年时间里“至少要实行一项工程”,也是诸暨市委、市政府所设计政策目标,“在几年时间内,新农村建设要在全市所有的农村轮一遍”。
作为政策的制订者,他们考虑的是每一个农民能共享政策成果的公平性。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防止“嫌贫爱富”倾向。“给每一个村一个公平的起点”,这一政策取向蕴涵的深层次意图,对于基础薄弱的村或穷村来说,则意味着激发他们的激情。
而作为市一级层面,将不是通过直接抓点、以点带面,而是要抓面“出点”,通过这一办法,让“点”自己不断地冒出来。同样,为有效贯彻这一政策意图,对干部的考量,也从“抓人促事”变成了“抓事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