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高效节能技术
节约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大、需求增长快,已成为能源消费大省,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紧缺日益突出。因此,组织实施高效节能技术重大科技专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攻克若干急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加速设备节能改造,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
本专项在煤的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关键设备、工业炉窑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与关键设备、分布式能源、能源梯度利用和多联产技术、电力拖动系统节能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高能耗行业综合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关键共性技术与集成示范、功率型LED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新型照明光源及其控制驱动节能技术与推广等8个重点领域组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为实现“十一五”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约束性指标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专项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到“十一五“末,预期达到以下目标:对浙江省节能降耗的贡献度争取达到25%;建设推广应用示范工程50项,培育重点企业40家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的节能率达到50%以上,新建建筑示范工程的节能率达到65%以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100项以上;专利申请和授权达到1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50项以上;新增产值80亿元,利税16亿元,对专项完成的技术成果进行示范和应用推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绿色化工技术专项
浙江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染料、颜料、医药、农药、涂料、油墨、助剂和中间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省份,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06年仅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就达125亿美元,其中浙江省约占全国的25%,在国际市场上的成长、作用及其重要性日益显著,但同期废水排放量达到近4亿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省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化学反应路径和方式设计欠合理;有毒有害原料、溶剂、催化剂用量较大;催化技术、分离技术与工程水平相对落后;能耗、资源浪费较严重,安全和环保隐患较大。解决这些关键共性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研究、开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化学关键共性技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最终实现化学反应、生产过程及产品等的绿色化。
绿色化工技术专项拟结合我省化学工业特色和发展需求,选择化学反应方式、介质和路径的绿色化设计技术,有毒有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的替代技术,新型催化剂开发和高效催化技术,新型高效分离、提取及过程强化技术,重大绿色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等五个重点研究领域进行攻关。通过五个重点领域中的攻关,可突破绿色化工关键共性技术60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联度大、市场急需的绿色化工新产品60项,预计申请专利90-120项,年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0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我省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化工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改造和产品档次的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我省的化工生产安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污染减排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及装备专项
浙江省是纺织大省,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近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纺织行业利润位于全国首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7%左右,是全省盈利总量最大的工业行业。但置于世界纺织总体格局中,我国还不是纺织强国。当前我省纺织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失衡,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明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不足等。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低耗、低排、高效生产,推动“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加速转变。具体地说,围绕纤维材料、织物面料、终端产品三个环节,以先进的纺织装备为保障,提高原料、高档面料技术水平,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性纤维、高档纺织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环保和生态纺织品。
本专项设置四个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新型功能性纤维和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高档纺织品和特色纺织品加工技术、高效环保节能降耗印染后整理技术、先进纺织服装装备。通过实施100—150个项目,预计突破200—25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授权和受理国家专利200—300项,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