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先天不足的老旧住宅区,给社区管理带来了环境卫生、治安、消防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昨天,记者从市重点办了解到,作为市区“百项百亿”工程之一,老旧住宅区综改今年将再投3000万元,东栅街道化肥一村、八一耐火宿舍、解放街道华美路8300厂宿舍等30个开放式老小区由此受惠。然而,纵观这几年持续推进的老旧住宅区综改,虽切实改善了居住环境,但高调“整容”背后,仍期待更多的长效投入机制。
七年的综改之路
据了解,我市开放式老住宅区普遍建成年代早、设计标准低,加上缺乏日常维护机制,居住环境整体比较差,与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形成强烈的反差。
早在2001年,南湖区便开始牵头,先后投资1294万元,对辖区内的50个老小区(基本以单幢或两三幢为单位)共278幢居民楼进行整治,包括改造化粪池、统一卫生房、下水道疏通、局部道路维修等,使5.86万人受益。
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百姓反映强烈、没有物业管理、功能设施老化落后和配套不全的开放式老小区纳入综合整治范畴,并列为“民生工程”,以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路灯亮、设施全、环境好、杆线齐为整治目标。截至去年底,共完成33个开放式老小区的综改,总投资达2100多万元,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市重点办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市区将再投3000万元,对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30个开放式老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我市还计划从今年起,用8年的时间对市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的老旧住宅区进行综改,涉及老旧住宅区289个。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近年来对老旧住宅区的综改,着力解决了居民关心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使整治后的小区整体环境、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居民受益颇多。然而记者发现,这种“整容”背后仍期待更多的长效投入机制。
“为了巩固老住宅区整治改造成果,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要在尊重群众意愿、考虑居民支付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整治改造后住宅区的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市重点办有关人士称,对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具备一定条件的小区,可以推行不同等级的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对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尚未具备引入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区,可由财政、政府、居民住房维修基金共同负责住宅区的维护管理。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有着全天候和社区居民接触、易于沟通交流的行业特点和优势,政府也可以考虑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建立“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机制,将大量事务性工作通过有偿委托的方式交由物业管理公司完成,形成政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三方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