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1日晚上,72名来自青海省互助县的外来务工人员经过凤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被分配到金石包装(嘉兴)有限公司、嘉兴市凯隆塑胶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这是今年“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推广后,第一批从外地引进的劳动力。今年南湖区将主推该劳动力引进模式,通过与各地劳动部门联手,外地学校与本地学校对人员进行培训,向企业输送劳动力,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南湖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霍忠华介绍说,南湖区每年的用工缺口在3000人左右,特别是服装、包装、电子、塑胶、机械、餐饮服务等行业用工缺口较大。近年来,南湖区加快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积极开展联合培训,着重抓好中式面点、园林绿化、烹饪、服装制作四大特色品牌,拓展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三产服务为重点的培训项目,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式”培训,实施“岗位技能对接”活动,虽然缓解了用工压力,但仍无法稳定地提供合适的劳动力,解决本地企业的招工难题。为此,去年南湖区创造性地与劳务输出量较大的外省一些地区的劳动部门牵手,通过与职业培训学校合作,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每年定量为南湖区输送劳动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先由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引进南湖区后,还在成校进行思想道德、安全生产培训,再由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定向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本地培训学校还结合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提供服务,实行“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引进劳动力。
昨天,15名来自青海省互助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金石包装”开始了岗前培训,加上这批员工,“金石包装”355名员工中有近90人都是通过“校校企”模式引进的。这种有组织的人力资源引进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对员工基本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员工有困难也可以寻求劳动部门帮助。“金石包装”人力资源部经理刘侃说,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没有从事过相关职业,但他们的适应性、可塑性比较强,像第一批通过“校校企”模式从甘肃天水引进的工人,虽然他们只工作了半年,但有些已晋级并加了工资,去年底还有两人成为公司的十大优秀员工,这种人力资源引进模式十分可行。
今年,南湖区将全面推广“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外地建立劳务基地,为本地企业输送员工。霍忠华说,目前,南湖区已与广西南宁、江西上饶、四川成都、河南巩义、甘肃天水等10个地区的劳动部门达成了劳务合作协议,通过“校校企”模式,每年可为南湖区输送2000名左右技术工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