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很多年轻子女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有时难免无法兼顾到老人心理。事实上,最终还是要靠老人的‘自我营养’和老人之间的‘互养’。”2月28日,本报社区新闻版的《元宵节后,离开子女的老人又犯病了》一文引起了读者关注。市义工联负责人看到本文后致电记者,诚恳呼吁更多市民加入义工队伍,以实际行动“及人之老”。
市义工联从2003年成立至今,正式登记在册的成员已有25000多名,一直坚持组织开展敬老、助老活动。市义工联负责人许琰说:“其实老人都有帮助的需要。除了子女赡养和老人自养外,义工也可以给老人提供帮助,带来快乐。作为义工,我们会在孝敬自己长辈的同时,也给予其他与我们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相同的照顾。”
团市委书记庄继艳说,义工是帮助老人健康生活的一支“生力军”,他们能通过走访慰问谈心、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方式,为老人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要继续扩大义工队伍,尤其要发动老人周边更多的人来做义工,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对陌生人还是心存顾虑的。”
网络义工中的红人“阿月哥哥”说:“我们去敬老院服务还是蛮受欢迎的,但有些独居的老人却对我们不太信任,不愿接受我们,有的说话语气很不好,有的连家门都不肯开。”分析原因大家感到,这是因为有的老人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过重,也有的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或是性格孤僻,不愿接受他人帮助。据了解,目前我市不少“空巢老人”对义工还很排斥,很多参加过助老活动的义工都表示,上门服务遭拒是常有的事。
义工们认为,发动老人的邻居、熟悉的人来加入义工队伍,可以消除老人顾虑,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同时如果有擅长沟通交流、有心理学知识的市民加入其中,那就能让老人更快地敞开心扉,接受帮助。
“今后我们还有很多敬老助老的活动要开展。如果你有为老人服务的爱心,渴望加入义工大家庭,可以拨打市义工联的报名电话:2280815。在这里,我先替老人们谢谢您了。”许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