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不怕摔打
5岁上小学,14岁考大学,24岁成为哈佛大学三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设计学博士。
许多描写夏建统的文章,都喜欢如此开头。这个今年才32岁的年轻人,几乎从小就戴着“天才”的帽子。不过他自己似乎避之不及,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项成就的取得要付出多少努力。他在杭创办的XWHO(中国)设计咨询公司如今是中国境内的知名规划设计品牌,另一个以GIS技术为核心的天夏科技集团也赶上了国内“数字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为这个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
他把自己办企业称作“试错”过程。“只要不犯致命的错误,就有机会从失败中学到东西,继续奋斗。”
“我觉得海归要想学成回国有所建业,要向大马哈鱼学习,适应海洋和江河的环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马哈鱼,在河里出生,长大一些后就游到海洋里去,在海洋里觅食、成长。到了秋季,它们又成群结队地顶着激流回到出生地产卵……
适应常常是痛苦的过程,创业多年来,这样的痛苦但不致命的事件发生过数次——比如设计公司员工集体辞职事件。
“人家说设计公司是世界上最难管的公司,员工都是富有创意的优秀人才,但这也注定他们是慵懶随意、追求极度自由的一群人。2003年,公司成立没多久,我想依据国外的经验,推行几项管理上的改革,比如让大家分享经验,要他们对手头项目做精密的计划等,但遭到了出人意料的集体抵制。”
原来,员工们认为设计是一项需要灵感的工作,不能设立严格的计划表,否则还叫什么“设计”?夏建统的改革触及的不但是员工经济上的利益,更多的是挑战了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以及自尊心。
夏没有在改革上让步。在逐个劝解和集体动员后,依然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当时,离开的人给留下的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不过,现在有些人还要求回来——用夏建统的话说,“留下的员工并没有觉得改革带来了困扰,而离开的员工发现极度自由并没有想象中好。”
后来,在成立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公司时,他又面临核心管理人员不认同的窘迫,经历了企业高层的换血。
这样磕磕碰碰地寻找最符合自己理想又最接近现实的方式,夏建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也越来越适应国内的社会风俗和商业文化。
“现在还不适应的有两件事:饭局、参加专家评审会。”自称拙于言辞的夏建统,滴酒不沾,出现在饭局和专家评审场合,仍感到有压力。
我问自己为的啥
在海归创业群体里,让人一时间难以理解的属周才健。他1983年高中毕业后赴美,在马里兰大学念完电子工程后,又相继读了硕士、博士。后来在全球最大的几家通讯公司任职,从普通技术人员一直到出任相当于公司副总的职位,负责亚太地区技术采购业务。他还担任过全美华人协会秘书长,这个协会最初由杨振宁设立,是早期比较著名的华人团体之一。
周的太太任职于美国联邦司法部,也是在美华人中的佼佼者。40岁出头的他,为什么把妻子儿女放在美国,一个人来杭州重新办一个公司呢?
“我妻子一开始强烈反对我回国,不是她不爱国,而是我们在美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几乎完全西化了,我们生活得很好,甚至比大部分美国人好。现在突然回到中国,人生地不熟,还要重新做一个公司,为什么呢?过春节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冷冷清清呆在公司,也在问自己:为什么呢?”
周才健说,单纯用“爱国心”来解释自己的回归,显得苍白而近虚伪。但他的确想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再一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前半辈子给了美国,后半辈子给中国。我的个人价值,和为祖国做点事情的心意,是融在一起的。”
40多岁的男人,如果没有一个转折,就只能沿着原有道路走到退休了。是祖国,给了他一次奋斗的机会,让心里还有热血的人,再挥洒一把。
虽然他的国语显得有些生疏,他在杭州也碰到了许许多多诸如人才、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周才健的公司还是快速发展起来了。他说,几乎同样的通信数据集成研发成果,他们用了半年,而他打听到别的公司用了三年。“速度就是胜利。”
“虽然说感谢显得苍白,但我还是要表示自己的感激。在杭州,我得到了高新区人事局的许多帮助,包括用最高的效率注册、解决公司场地问题等,他们甚至答应帮助解决公司员工的户口问题。在别的地方,也许我不能发展得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