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7日讯
披着各种“美丽”外衣的骗局常常让人防不胜防。3月23日,义乌市公安局稠北派出所一天就接到了三名受害人的报案,三起诈骗案作案方式有三种。针对骗子不断翻新花样,警方提醒市民遇到这些情况多打个问号、多打个电话。
●此“客户”非彼客户
3月20日早上,义乌商人楼先生接到客户施先生的电话。施先生说,警方怀疑他销售摇头丸,就在温州的一个酒吧里将他抓了,他叫楼先生借两万元钱给他。施先生是海南海口人,是楼先生去年认识的客商。客户有困难应该伸手帮助。楼先生当天中午就去银行,按照施先生发来的银行卡号汇了两万元钱。汇钱后,楼先生给施先生打电话确认对方有没有收到汇款。施先生称钱已经收到,并说还想再借3万元。这回楼先生一口回绝了。
3月22日,楼先生给施先生打电话,问他在温州被抓一事,施先生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温州,更没有收到过楼先生汇给他的两万元钱。施先生还说,3月20日他根本没有打电话向楼先生借过钱。楼先生懵了:3月20日早上,他接了施先生四五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听上去是施先生本人。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施先生与他联系的手机号码是133开头,借钱时的手机号码是137开头。
警方认为,此“客户”非彼客户,骗子获取了施先生的个人资料后冒充施先生,从楼先生处“借走”了钱。警方说,如果楼先生当时能根据以往经常联系的号码向施先生确认一下,就不会被骗了。
●“车税”没退回来卡里钱没了
3月22日,在义乌市区一家单位上班的楼女士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告诉她,刚刚接到北京市国税局一名男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今年买了车,给他退税4983元,叫他带银行卡去找一台ATM机,找到后打电话回去。父亲给了女儿一个北京的号码,叫女儿去退税。
楼女士找到ATM机后插入了工商银行卡,然后打通了北京的号码。一名女“工作人员”指示她在机器上操作:先查余额,然后拔出卡重新插进去,进入“转账”页面时输入“虚拟号”,最后确认。操作完毕后,那女的告诉楼女士,工商银行的服务器不能用,转账没有成功,叫她换用农业银行的卡。楼女士也没多想,就拿了母亲的农业银行卡到ATM机上进行了一番相同的操作。楼女士如此操作了四五次,女工作人员还是说失败,最后叫楼女士过两个小时后再操作。
楼女士刚拔出银行卡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这样操作,卡里的钱会被人取走,我们被骗了。”她赶紧拿着卡去银行查询,发现两张银行卡上只剩下60元现金,两张银行卡总共有20564元钱被人取走了。
民警说,在义乌买的车,怎么可能由北京市国税局退税呢?稍动一下脑子就可以明白这是一个骗局。
●一文不值“旧币”换走7900元钱
3月22日,四川籍张女士到义乌市场进货。3月23日下午,她正在义乌福田市场看货时,一名带广东口音的男子对她说自己办了一家生产头饰的工厂,问她要不要去看看货。张女士心想,厂里的货物种类会更齐全,就准备跟着去看。这时过来一名自称来自河北的男子,问广东人厂里的发夹多少钱一只。广东人说一元钱一只。河北人连称价格便宜,表示也要一起去厂里看货。于是,三个人一起来到义乌一居民区的楼下。广东人说门钥匙在老婆那儿,老婆不在家。广东人就给老婆打电话,他老婆说正在银行里排队取钱,三个人只好等着。广东人一边等一边对河北人说:“你回去以后看一下能不能搞到一种旧币,可以以1∶5的比例兑换,我舅舅是做这个生意的。”等了一会儿,广东人说去银行找老婆。他刚走,就过来一名安徽男子,向两人打听做换钱生意的广东老板。“什么样的旧币,拿出来看看。”在河北人要求下,安徽人拿出了一张面值100元和一张面值1万元的旧币。看完后,河北人叫张女士与他一起去找广东人。
两人没走几步,就碰到了返回的广东人。河北人从安徽人那儿拿过一张100元面值的旧币递给广东人,问是不是真币。广东人看了一下说“是真的”,马上换给安徽人500元钱。于是,河北人向张女士提议:把安徽人手里面值1万元的旧币换过来,然后换给广东人,从中赚取差价。说完,河北人就打电话四处筹钱。张女士说自己身上的钱不多,不过有一张应急的银行卡。在安徽人、河北人陪同下,张女士从银行里取了6000元钱,加上身上的1900元钱及手机,全交给了安徽人。河北人也拿出1.7万元钱和手机交给安徽人。安徽人把1万元面值的旧币给了河北人。河北人“大方”地把这张旧币给了张女士,叫她到广东人那儿换钱。没走多远,张女士觉得不对劲,赶紧回头去找河北人、安徽人,可哪里还有他们的踪影。后经有关方面鉴别,张女士手里的旧币一文不值。
办案民警说,这起案例,受害者吃了贪小便宜的亏,其实这三人演双簧骗了张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