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决定。但是,要实施好恐怕还得解决好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让那些大学生村官“干得好,能成才”?
我的担心来自这几年已经下到基层的那些大学生村官。部分毕业生刚下去
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所学知识很难派上用场,工作起来心有余力不足。刚开始基层也寄予厚望,过了一阵却发现有些大学生村官连村里的计划生育、宅基地矛盾等问题都理不清头绪,于是开始对他们“大材小用”或“冷处理”。时间一长,不少大学生村官便开始琢磨“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这样的问题。
“引种”的大学生村官,部分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于是,有的地方还是尝试“土培法”培育大学生村官。从今年开始,湖北省将从农村本地青年中选拔1.86万人,接受全免费的大专学历教育,到2010年实现“每个村都有一名不走的大学生村官”。
这种“土培法”,很多人都看好。这些从当地农村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对如何发展家乡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政府出钱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后,回到家乡,他们能很快进入角色,大显身手。同时他们土生土长,自然容易扎根。
“引种”也好,“土培”也罢,重要的是,无论哪种方法,都要让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这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需要大家一齐努力。
“引种”的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了解较少;“土培”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视野不够开阔,因此切实抓好上岗教育培训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尽可能组织他们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这样就任后能迅速上手,顺利度过磨合期。
大学生村官,要立足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既要扑下身子,谦虚谨慎,又要发挥自身优势,学以致用。基层政府要尽量提供好的平台,耐心地传、帮、带,让大学生村官在边干边学中不断成长。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有关各方切实行动起来,创造合适的土壤环境,适时地施肥、除草,悉心地培育,让大学生村官们经风历雨,茁壮成长……唯有如此,这些幼苗,无论是“土培”的还是“引种”的,才能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