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定海区白泉镇三位保洁员按照分工,分别把镇街道小巷和各家各户门前垃圾箱里的垃圾倒进保洁车里,然后运到镇里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最后由区环卫所派车将压缩后的垃圾送到市里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团鸡山垃圾填满场进行统一处置。
像白泉镇一样,“村收集、镇清运、县(区)压缩转运、市处理”的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已在我市不少渔农村社区逐步推开,城乡环境卫生渐趋一体化,困扰渔农村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的解决。
村头池塘内五颜六色的方便袋若隐若现,沟沟坎坎里垃圾堆积如山,风一吹,纸屑、袋子满天飞……这是在乡村经常见到的景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1万人左右的乡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有8吨。以往,这些生活垃圾有很大一部分被随意倾倒在村头或道路两旁,日积月累,数量惊人,污染严重,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极不和谐的一幕。而在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范畴中,明确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纳入其中。
“启动‘村收集、镇清运、县(区)压缩转运、市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通过市、县(区)、镇、村、户的上下联动,实行‘一条龙收集、一站式处理、一体化运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渔农村 ‘室内现代化,室外卫生差’的状况。”市城建委创卫办主任朱梓宽说。
按规划,我市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卫生整洁、设施齐全、管理到位、体制完善”的目标。到2008年底,舟山本岛和岱山、泗礁两岛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垃圾集中入户收集率达70%以上;2009年底,大岛乡镇特别是连岛大桥沿线乡镇纳入一体化范围,垃圾集中入户收集率在80%以上;到2010年底,除偏僻小岛外,全市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垃圾集中入户收集率达90%。
“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仅停留在农村垃圾处理这个最基本的层次上,还包括了乡镇环卫保洁工作、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环卫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市环卫处副主任李东娟告诉记者,“2006年我市首次将8个乡镇列入一体化管理,如今这些村庄的环境卫生已大为改观。今年,覆盖面将扩大到22个乡镇,占到全市31个乡镇的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