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31日讯
杭州有一个称号并不是所有的杭州人都知道,那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而在这个称号的背后是一群睿智的杭州商人。
若干年后,人们会像今天我们描述晋商、徽商一样来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杭商”。在目前杭州创建城市品牌的时候,不少杭州的企业家都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愿意:要叫响“杭商”品牌。
活力:杭商繁荣之本
“在浙江有温商、义商、甬商等,杭商却没怎么提过。”市工商联经济联络处周志敏处长说,“不过,以杭州现在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在民营经济上的成就,杭商这个品牌是可以树一树的。”
周志敏在自己岗位上和杭州的民营经济打了近10年交道,在记者采访前10分钟,渤海银行杭州分行一行人刚刚专程来拜访他。“因为杭州民营企业质地都比较好,渤海银行进入杭州不久,他们希望能多开展点中小企业贷款这方面业务。”
吸引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是这样的数据:杭州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在浙江省范围内,杭州非公经济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民营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一。非公企业法人单位数、总资产、年营业收入3大主要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并均占全省的1/4左右。特别是作为衡量民营经济实力重要指标的年营业收入,杭州占全省的28.9%,接近1/3。从全国看,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杭州共有65家民营企业入围,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32.01%,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杭州发达的民营经济正是‘杭商’得以树立的一个基础。”杭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杭州市委会副主委郭清晔力挺“杭商”品牌。
归属:杭商心之所向
一批批从萧山国际机场走出来的CEO们,在泛舟西湖的同时,也被杭州商人的气质所吸引。
宣碧华是这么多杭州商人中的一位,他说他为自己是一个杭州商人而骄傲。快到“知天命”年龄的宣碧华17年前在杭州,用两台旧机器和几把榔头创办了一家小小的链条厂,如今他已经把这个厂产值做到了行业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5年前将老牌国有企业常州拖拉机厂收入囊中更是让宣碧华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而另一位杭州商人马云最近更是风头很“火”,接连惊动了沪粤两地的高官,纷纷愿来“会一会”这个小个子杭州精明商人。
就在杭州商人们动作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却有了自己的失落。劳惠群也感受到了这种失落,当这位杭州杭氧锻造有限公司的老总第五次走出乔家大院时,心里想的是:四代乔姓人建造的这个大院的背后是晋商辉煌的500年,晋商的辉煌,不禁让成功的杭州商人们对照起了自己,他们感觉缺少了一种归属感。“在我们的一次调研中,发现有很多的杭州企业家,都希望能有一个载体来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郭清晔说,“这就让我们想到了‘杭商’这个词,是的,就是它。”
文化:杭商竞争之术
在更多的杭州商人眼里,“杭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杭商’终究会成为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老总宣碧华对记者说,“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后,就能帮助杭州企业更快地做大做强。”
在研究浙江商业文化多年的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看来,“杭商”品牌的出现,更多的是杭州商业文化历史的一个繁荣象征。早在明清时期,杭州商人就将丝绸、瓷器、茶业、工艺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和全国各地,甚至通过丝绸之路和港口远销中亚及欧洲大陆,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发迹在杭州。“杭州商人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杭商是个性鲜明的,区别于温州商人、宁波商人或者绍兴商人等。”杨轶清说,“杭商的特点就像是杭帮菜,兼容并蓄,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优势。”
而对于杭商的范畴,杨轶清认为,只要是杭州籍贯的或者是在杭州发展的,认可杭商文化的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属于杭商群体的一员。“你的边界越大,你所具备的能量也会越大。”杨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