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中饭不久,平湖全塘穗轮村的朱章兴与其他5位老人一起,到村里的几家五金企业查看污水处理情况。几个企业主看到这支队伍,连连打招呼:“老朱啊,放心吧,我们的污水处理系统都运转着呢!”穗轮村主管环保工作的村干部宋秀平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义务监督企业排污情况的,可认真了。有了他们,村里的企业不敢随便排污了。”
小村组建环保义务监督队
现在穗轮村是平湖出了名的经济强村,在它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中,有许多是环境方面的: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
据介绍,在2.7平方公里范围内,穗轮村有大小企业112家,以五金、医药企业为主。经济发展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最主要的是环境受污染了,有些企业只图经济利益,工业废水等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前几年我们村里的河水都是红色、黄色的。”宋秀平说。
作为原先的村干部,朱章兴每次看到这些河水就心疼。朱章兴对记者说,以前村里经济一般,但环境好,后来经济好了,环境却变差了,这不是得了一样损失了一样吗?许多村民也纷纷找他反映这个问题。那时候,宋秀平找到了朱章兴,说出了组建一支工业水污染治理义务监督队的想法。老朱一听乐了,当即表示参加。在老朱的影响下,姚四大、李根余、陆龙根、郑永法及范友明这些热心村里公益事业的老干部、老党员都加入了。2006年9月,这支队伍正式对外宣布成立。
6双眼睛成了“电子眼”
据了解,监督队成立以后,村里每月会安排两次集中监督,监督对象主要是经过排摸后梳理出来的15家重点污染企业。记者看到,这6位老人首先到企业附近的河道观察,然后再进企业看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情况,随后还要向操作人员宣传环保方面的知识。每到一处,企业主与工作人员都对这些老人很尊重。
“除了村里的安排,他们还会不定期自行开展监督。”宋秀平对记者说。朱章兴是这6人中最年长的,今年已经74岁了,但他跑得比谁都积极,每隔两三天,老朱就会去观察河水的颜色,还会突击到企业里去查看。有一次,老朱发现一家喷塑厂的污水处理设备没有运转,马上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这家企业受到了查处。从那时起,这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备一直运转着。
虽然只是义务的工作,可老人们毅然把这当作正式的工作,投入的热情令人感动。姚四大的儿子生病住院了,儿媳在企业上班,没有时间,因此就把照顾病人的活交给了他。可老姚还是惦记着监督的事,在医院呆上两三天后,便要回家一趟,参加监督行动。
“现在企业主都把这些老人的眼睛称作‘电子眼’。”宋秀平告诉记者,这支队伍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这几位老人体力不行了,会再从村民中聘请其他人,“毕竟这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