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股民赵焕民向我们展示他珍藏了10多年的股票认购证。 屠春 摄
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
在杭州市民赵焕民的抽屉最底层,压着6本有点泛黄的“上海股票认购证”——16年前,他就是攥着这几张淡绿色的小纸片,一头撞进了中国最早的股市,见证了1992年那场数百万人为之疯狂的中国股市狂潮。
不知道股票也会跌
1992年,赵焕民所在的公司准备到上海设个办事处,这使得他经常有机会到上海出差。
“大概在1992年元旦后吧,当时上海的各大银行都贴满了出售股票认购证的广告。”赵焕民说,“我当时有个朋友是上海机床厂的,银行把销售认购证的柜台搬到了他们厂里,结果费了半天口舌只有三四个人买了几张。”
精明的赵焕民隐隐约约觉得,这玩意儿也许“有戏”。“反正一本只要30元,万一中奖了呢。”终于有一天,赵焕民掏出180元买了6本认购证,每本认购证都有4页,就是说有4次中签机会。
第一次抽签,赵焕民没有“中奖”。第二次“中奖”了,他花五千多元买了包括“上海氯碱”在内的5只股票,每只股票买了30股(当时的一股相当于现在的10股)。
没想到,“上海氯碱”上市当天就跌破了他购买的价格,套牢了。“原来股票也会跌的。”赵焕民傻眼了,认购证背面,“涉市需谨慎”几个字给了他当头一棒。就这样,在一无所知中,赵焕民跌跌撞撞进了中国的股市。
认购证整整翻了100倍
到了1992年的5月,上海股市突然疯狂了。一夜之间,股市仿佛“遍地黄金”,原来兜售不出去的认购证也顿时身价狂飙。
那天早上,他一到上海文化广场就被眼前的阵势镇住了:广场上的人前胸贴着后背,每个人的手里都紧紧攥着身份证和一叠叠的人民币,人们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原来,这里正在抢购认购证。有的人一边排队一边拎着砖头大的“大哥大”在打电话,“帮我买某某本”的喊声此起彼伏。
“那段时间在上海文化宫晚上一两点都有人在倒卖认购证。”赵焕民说,“有一天我试着拿出我当时买的‘氯碱’的认购证,人家开口就是3000元,整整涨了100倍啊。”
杭城从此多了道“风景”
再后来,就有了深圳当年8月那场数百万人抢购认购证的“股疯”;接下来,是全民抢购股票的风潮……
杭州也开始有了几家交易所,股票信息电子显示屏都是对着马路上的。于是,马路边挤着一大堆人,对着巨大的电子屏幕,叹气发呆兴奋的不同神情,交织在了人们的脸上,成了杭城马路边的一道风景。
“不过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网上点点鼠标就搞定了。”赵焕民说,那时股票交易,得一大早排队。“我得5点钟起来排队领号子,9点半开始排队,要排好久才轮到填单子呢。”
股市涨涨落落,赵焕民却一直是中国股市坚定的“看多者”——“这也是老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啊。”这段时间以来,变幻莫测的股市让许多股民备受煎熬。不过经历了之前的大起大落,赵焕民对这一切却淡定了许多:“有涨有落,这才是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