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献一束鲜花表达思念,种一株香樟倾诉深情,点一首歌曲寄托哀思……
拜一拜先人,再探访一番为我们这块土地抛洒热血、献生命的烈士,这个清明,思念的线拉得很长、很长……
心灵祭奠:这个清明节人情味浓郁
追思、怀念、寄情……清明节总会让人对逝者生出长长的思念,各种祭奠活动正是表达人们这种思念之情的“心灵仪式”。千百年来,这种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我们在这种仪式中,传递着亲情,传承着文化。
今年的清明,“情”字分外重。
因为是首次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恰巧又连着双休日,今年的清明节,很多人选择回老家与家人团聚。来自杭州长运公司的数字显示,这两天日发送旅客达十二三万人次,比往年增加两成以上。在祭拜先人之余,再共享天伦之乐,浓浓的亲情让这个清明显得分外温馨、温暖。
更让人感动的是,今年的清明节,人们除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感恩,更把感情投向了烈士。
千里路阻不了思念的情,万重山挡不住感恩的心。4日下午,金华、温州两地的一些市民深情地唱着纪念孟祥斌的歌曲——《这一次》,踏上开往英雄故乡山东的列车,开始清明节寻访英雄故里之旅。而早在3月26日,金华开发区秋滨小学的学生们就来到了孟祥斌跳水救人处,献上第一个花圈。孩子们还在桥栏上挂起了亲手制作的绿花。“向英雄孟祥斌致敬”、“孟祥斌叔叔一路走好”……这两天,桥头上挂满了寄托着人们对英雄思念之情的卡片、纸鹤、幸运星。
而在各地的烈士陵园,除了以往最常见的学生队伍,更多的人则是自发前来。一些家长还抱着刚刚懂事的孩子,指着墓碑上的名字,讲述那烽火连天的故事,把感恩的种子播在孩子们的心田。
春天的美丽仪式,生命的祭奠与感恩。感恩思源,清明这一课永无止境。
文明祭奠:这个清明节“清洁而明净”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往年,一到清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场面:锡箔元宝越烧越旺、水陆道场挥金无数、“另类”祭品一年比一年时髦……杭州市半山公墓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半山公墓清明节当天因为扫墓制造的垃圾,至少要20天才能清理完毕。
而今年的清明,一些让人惊喜的变化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用鲜花代替香烛,漫山纸灰飞舞、烟雾弥漫的场面越来越少见。4日在杭州南山陵园、半山公墓、龙居寺公墓及安贤陵园等墓区,市民们大都手捧着鲜花前来祭奠。头戴小红帽的大学生志愿者,还为前来扫墓的人们送上一根根代表着思念、希望和感恩的黄丝带。
树葬、海葬、花葬、草葬等新的绿色殡葬方式,在我省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在杭州安贤园,有一块以树葬和草坪葬为主要方式的墓地,200多位逝者在此安息,这里没有高立的墓碑,只有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绿树和一片绿地。
在我省很多景区、绿化带、烈士陵园,人们纷纷挥锹培土,栽下一棵棵桂花树、落叶松、香樟……以“绿色”的方式过清明,让心中的思念与感恩在绿色中延续;
在网络上,回不了家的人们轻点鼠标,“燃”一支“香烛”、播一曲思念的旋律、写一段感恩的诗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祭奠与想念……
心中有祭奠,何必纸与火?思忆依然浓郁而绵长,采取的方式却更加清新而时尚。在这个清明节,越来越多人采用文明祭奠方式,身体力行地还清明节以本来的“清”和“明”,把“一样的清明”变成“多样的文明”,丰富了清明的文化内涵。
在嘉兴等地,万人争睹“网船会”、参加“水上祭奠”、举家观看“踏白船”……一些沿袭至今的传统民俗活动,让这个清明节显得别有韵味,更有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