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
昨天上午9时,记者在偌大的省人民大会堂广场居然一下子找不到停车位,这里正在进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全来了,一口气发了近千万元奖金。
这次共有273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5项,每项奖励10万元;二等奖86项,每项奖励5万元;三等奖162项,每项奖励1万元。
今年发了一个两年才颁一次的大奖: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每人50万元,获奖的只有3个人,研究甲肝病毒和疫苗的毛江森、浙大搞工业自动化的院士孙优贤、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
记者粗粗计算了一下,光这些就发了奖金992万。
从宁波大学来省科技厅挂职的金老师说,今年他已经见省委书记4次了,都是在与科技相关的会议上。记者记得以前这样的表彰大会都是在一个厅局内部开的,这两年开始规格越来越高,来的人职务越来越大,发的奖金也越来越多。看来“重视科技”,政府力度越来越大了。
进入省人民大会堂后,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座位表,记者站在后排对照着一看,三排一等奖领奖者,25人,清一色的男人。
“不过这不能证明女人就比男人差。”散会时陈剑平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毛江森的意见是:这是历史传统、文化和环境造成的。以前女人读书的就少,出成果的自然少。不过现在已经好转了。
陈剑平说,“我刚毕业时,农科院男女比例是6∶1,现在是3∶2。干我们这一行,首先要能吃苦,早些年女性因为怕吃苦不愿干,现在的情形是,我们招人,只有博士才能进,女生会读书,所以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进来。她们很出色,既能吃苦,又要兼顾家庭,挺不容易的。”
这次重大贡献奖的50万奖金是奖励给个人的,一次性到位,完全由个人支配使用。记者问这3人,50万打算咋用?孙优贤和陈剑平都忙得晕头转向,孙优贤说:“还有奖金,我不知道啊!”陈剑平说:“奖金的事我知道,但还没想好怎么用。”毛江森则说:“第一,我不是缺钱的人;第二,这是大家的贡献,政府是主导;第三,我能干到今天这份上,很想感谢培育过我的母校,像杭高、原国立上海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所以他打算捐给杭高。本报记者俞熙娜梁建伟
又讯:拿大奖的是“得奖专业户”
本报讯昨天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得重大贡献奖的那3个人。他们是省医科院名誉院长、病毒学家毛江森院士,浙大工业控制研究所所长孙优贤院士和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研究员。其实这3个人许多人都熟悉,他们都是“得奖专业户”。
74岁的毛江森就不用说了,孙优贤从1995年以来已经获得科技奖励18项,其中仅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拿了5个,陈剑平不仅省里的奖拿得多,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里也是常客。记者都不是第一次采访他们了。
怎么得奖的都是老面孔?省科技厅的人说了,其实这次七成以上的得奖者年龄都在45岁以下,中青年居多,“但重大科技奖的就是这些‘专业户’。因为他们经常拿出成果,积累得多了,贡献大了,所以才给他们发一个重大贡献奖!”
贡献大,这句话一点不假,以毛江森为例,他研制的甲肝疫苗于1992年投入生产,至今有1.3亿人接种和获得保护;在20年前,得甲肝的人就至少要3000元治疗费,那1.3亿人能省下多少钱?而孙优贤研究的东西虽然记者听不太懂,但知道一个数据:浙江很多大型企业的重大装备实现自动化后,每年带来的科研收入和营销收入达到12.5亿元。
记者在会上还碰到一个人,他研究的东西也许能让更多人明白它的意义,他叫姚克,主攻白内障,是浙二医院眼科的“一把刀”,在人眼睛里切开一个1.5毫米的口子就能做手术。他也是“得奖专业户之一”,2004年拿了省里的一等奖,去年拿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奖,这次又拿了省里一个一等奖,而且是不同的项目。这次他们发现并证实手机的微波辐射会影响人眼睛里的晶状体,严重时可以导致白内障。“打手机超过2小时肯定对眼睛有影响,一般最好通话时间在半小时内。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在手机里加两个叠加的线圈,它可以产生一种噪声波,人耳朵听不到,却可以抵消手机微波对人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