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背后的经济学
目前,点钞机出现在婚宴上的毕竟还只在少数一两个沿海县城,但是近两三年来,各地婚宴红包越送越大,礼金数额越来越高,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礼包大小变化,这个月就要摆婚宴的薛小姐特别有感触。今年1月1日到6日,小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红色炸弹”的狂轰,连续6天赶场喝喜酒。“去年上半年,我喝喜酒一般都送800元的,到了下半年简直拿不出手了,增加到1000元。年初这6场可把我拖垮了,6000元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眨眼就没了。”
转眼4月,该轮到薛小姐办喜酒了,以前送出去的,现在朋友们也要还给她。经她打探,那些朋友对她还算不薄。“以前我包给她1000元的,现在最少也要还我1088元图个吉利,多的么另加200元。有的朋友加多加少,还要看跟我的婚宴相隔多长时间,间隔越久加得越多。这个也没办法,已经成了恶性循环了。后送的肯定要比先送的多给些。”
“收了别人的红包可不是就没有事了,这些都是人情债啊,要还的!”2006年,黄先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向记者透露,当年婚宴分杭州和宁波两地摆的,一共花费14万元“成本”。不过,成本大,“收效”也高。小两口一共收到红包约24万元。净赚10多万元,“这笔钱我们拿来买了辆车”。
黄先生称,虽然婚宴赚了辆车,其实后面的日子都是要一笔一笔还回去,跟还贷似的。“这就像一场民间融资,亲戚朋友们集合起来一次性送你一大笔钱,日后再慢慢还回去。不过,现在的势头是,后面还的要多加点利息,不然连人家本金都保不住。至少要跑过CPI吧!我们压力也大啊!”
分析
人与人的关系不能彻底物质化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朴素的情感交流方式似乎在开始变味。
“婚宴上很容易出现假钞,用一下验钞机,我倒觉得无妨。不过,要是用点钞机点数额,对客人来说就不礼貌了。”著名民俗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吕洪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用红包大小来衡量。
过去亲戚朋友送礼,是为了在心理上表示友好、庆祝的美好心愿。送礼的时候讲究吉祥如意,喜欢用“八”和“六”在数量代表发财之意。但都没有规定礼金的数额。“心意是无法用秤竿子秤出来,更不可能用点钞机点出来。在我看来,送600元跟1000元都一样,表达的是同一个心意。”
结婚送礼本是加强情感纽带的很好的机会,但是现在变成了一种物质上的交换,甚至成了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副所长杨建华认为,点钞机出现在婚宴上,这种现象与人际交往的初衷已经相去甚远。这背后透露出的社会本质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原本朴素的情感结构遭到商业化带来的破坏。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情感因素少了,物质化的东西占了上风。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尴尬,说明我们社会信任的失落。”杨建华说,中国人重面子喜欢送大礼,这无可厚非,但是,大家应该提倡更加文明、健康、高雅的习俗。
专家也提醒年轻夫妻,组建新家庭后要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期间都要靠亲朋好友支撑和帮忙,不能因为太在意红包,而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