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嘉善姚庄镇北鹤村村民姚学标的农家乐餐馆里人头攒动,能够容纳25桌酒席的餐馆座无虚席,“今年桃花节来的游客太多了,每天都要翻桌。”姚学标的话可以从桃花岛门口停着的30辆来自上海的旅游大巴得到印证。桃花岛生态旅游公司总经理顾国强告诉记者,3年桃花节办下来,游客人数从第一年的1.5万到去年的3.5万,今年猛增到6万。
正是借助于这“无中生有”的桃花岛旅游项目,北鹤村村民3年来“无端”多出了近千个就业机会、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姚庄“借力发力做大二产,反哺引导做强一产,‘无中生有’抚育三产”的发展定位。在姚庄,工业的快速发展不是以农业的萎缩为条件的;财力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对一产和三产的反哺与抚育,借助于三大产业的和谐发展,姚庄追求的不仅是富镇,更关键的是富民。
采访中,记者发现镇党委书记顾林法有句口头禅:“企业富了不算富,农民富了才算富。”如何让农民富,这是姚庄镇领导班子常琢磨的一个问题,而姚庄找到的路径是,农村的产业结构必须改变,靠单一的产业根本不行,必须一二三产并举,实现农业产业化。
10年间姚庄的财政收入从765万元提高到1.17亿元,农民手中的黄桃从七八毛一斤涨至如今的七八元一斤,而这近10倍涨幅的背后是政府连续出台8项惠农政策,连续8年出资举办“黄桃节”,以一种独特的“姚庄方式”实现以工哺农。
姚庄发展农业采用的方式是“四两拨千斤”。这最初的“四两”就是镇政府的惠农政策:2004年,为了给一潭死水的农业激起点“浪花”,当时镇政府规定每种植一亩黄桃,农户至少可得补贴240元;每搭建一个大棚至少可得补助1500元,种植蘑菇至少可得每亩1000元的补贴……政府给刺激,民间有激情。顾林法告诉记者,8项惠农措施政府虽投入100多万元,却换来了万亩黄桃和1900万平方尺的蘑菇,更关键的是耕作千年仅能维持温饱的田地,被姚庄人第一次“刨出了金”——每亩耕地农业产出平均达到1.1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展丰村村民曹引根的成功实践,可以说是这8项惠民政策的生动注解。黄桃补贴政策推出后,他关掉了半死不活的小店,从村民手中盘来了闲置的63亩田地种上了黄桃;蘑菇补贴政策出台后,他又种上了13万平方尺的蘑菇,年收入30万元不在话下。而在利丰村黄桃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加飞看来,因为有了黄桃和蘑菇的产业化发展,村里的风气也变了,“有钱赚谁还有心思搓麻将、打牌,在姚庄,不干活的人走在路上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主要看第三产业;一个地方的发展实力,主要看一二产业。有了发展实力的姚庄,想到的是“无中生有”做大旅游产业来繁荣姚庄经济,而数据又证明,姚庄人“空麻袋还真背来了米”——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近1亿元。浙北桃花岛从2005年运作至今,累计已投入达1000多万元,今年还将再投几百万元。更大的手笔还在规划中:投资1000万元的综合服务区项目今年底有望动工。而在做大三产上,政府又一次出台优惠政策,对在景区开设农家乐餐馆的农户家庭给予5000元左右的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