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0日讯
东阳“最年轻的女富豪”吴英一夜暴富的神话破灭,丽水“小姑娘”非法集资7亿多元一审被判死刑……这些记忆犹新的民间借贷大案,暴露了活跃的民间资金苦寻增值出路的困境。近日,余杭法院专门对2007年受理的903件民间借贷案进行了盘点,新鲜出炉了一份民间借贷案调查分析报告。
民间借贷案猛增
大多以牟利为目的
现象:余杭法院近五年来受理的民间借贷案呈现节节高的攀升势头,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猛涨。2007年余杭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案件90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46件,增长率为37.4%;同时,涉案标的额为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695.39万元,增长率为88.5%。且借款额达到以百万元为单位的借贷案增多。
大部分案件涉及的借贷是以牟利为目的的借贷,以往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无偿借贷仅占案件的6.7%。大部分案件借款协议形式非常规范,有专门的律师代理,有经济实力较强的担保人,并且基本上起诉时同时申请诉讼保全。
点评:民间借贷案件是对时下的金融和投资环境的生动折射。一方面,雄心勃勃希望快速致富但又缺乏资金运作经验的人很多;另一方面,愿意以远高出银行利率出借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更是不计其数,这都给民间借贷市场提供了绝佳土壤。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及诉讼费用的下降,也是导致法院受理的借贷案件增多的原因。
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
不惜高息借贷
现象:顾某系某鞋业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鼎盛期,效益非常好,但近期顾某的公司却陷入了群体性诉讼的迷圈,很有可能因此破产。原因很简单,顾某在创业过程中为增加一条生产线,在向银行贷款失败的情形下,冒险高息融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未得到想象中的丰厚回报,反倒背负了沉重的利息负担,陷入资金链脱节的困局。由于其还款能力下降,当第一个债主向法院起诉之后,其他债权人为了自身利益也纷纷向法院起诉。
点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境,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不惜高息融资。江浙民间融资素来十分发达,甚至可以说是江浙市场经济的引擎。民营企业基本以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的资金起步,在企业形成规模前很少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另外,余杭经济发达,素有藏富于民的传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信贷体制等现实融资市场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存款利率的低回报,使得民间金融市场也较为活跃。
“地下钱庄”借款协议完善
常年充当原告
现象:从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可以发现,有些当事人常年在法院充作原告,而且其提供的证据非普通的欠条,而是制作规范思维缜密的借款协议。在借款协议上,不仅有借款时间、金额、利息计算方式等的明确约定,对违约责任甚至包括到法院起诉所需的受理费、诉讼保全费等及律师费写得一清二楚。
一般情况下,借款协议都有担保人且明确约定是连带担保责任。这些出借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都很强,往往担保人都颇具经济实力。
点评: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壮大,浙江的民间借贷慢慢超越了乡土范畴,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资金中介商,专注于以较低的利率吸收资金,并以较高的利率转借出去,以获取中间利差。在浙江各市都能看到诸如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寄售行等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就是资金中介商。民间借贷变成了“地下金融”,因为在中国只有银行才有资格向公众吸收储蓄、向公众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