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通讯员 建国、姚文波)今年以来,定海农贸市场短斤缺两违法行为有所抬头。定海城南工商所下辖定海城区的所有农贸市场,今年以来,已接到7起有关短斤缺两的投诉,同比增加了近一半。工商部门有关人员称,这是一种变相涨价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大计量衡器的抽查力度,同时在各大菜场建立完善“公平秤”制度。
短斤缺两
“黑心秤”有抬头趋势
去年以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类、蔬菜等副食品价格普涨。为了控制市场物价,舟山出台了一系列价格监督措施,重点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严重价格违法行为,对那些明目张胆的价格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有些商贩在秤上做手脚,“耍心眼儿”,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4月8日,定海的张女士在南珍菜场购买了5.2斤带鱼,每斤7元。回家途中,张女士越来越觉得手里拎的带鱼分量不足,回家一称,只有3.8斤,足足少了1.4斤,她平白无故多掏给摊主9。8元。4月2日,定海的刘老太在东门菜场以每斤50元购买了2.5斤海蜇,回家一称,却只有2.2斤。据工商人员介绍,消费者最容易在价格相对较高的水产品、肉类交易中遭遇“黑心秤”。去年过年前,定海工商部门还查获获了一批注水小黄鱼,有1000多斤,案值达5000多元……
工商人员接到这类投诉经调查属实的,对摊主作出退款处理,而对投诉对象是流动摊贩的,消费者维权就困难了。
秤下泡沫板有“鬼”
4月9日,定海工商部门组织人员在城区农贸突击抽查了50多户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但在交易过程中,少数经营者在计量器具或包装袋(绳子)上做手脚。常见的有:在电子秤下面放置泡沫塑料板,由于电子秤未处于水平状态,易使计量器具产生5克左右的误差;在水产品交易中,使用超厚塑料袋,造成短斤少两,利用电子秤显示屏不干净,显示模糊,故意输入高于达成的交易价格;在交易中使用较粗包装绳加重商品重量。
净化市场需共同努力短斤缺两貌似小问题,其实是以欺骗手段,变相抬高物价。定海工商部门将在农贸市场全面推行信用分类监管,严重失信的经营户将被列入“黑名单”,同时在城区农贸市场的每个摊位上统一安装电子秤架子,规范电子秤摆放,完善菜场的“公平秤”制度,方便消费者复秤。工商人员同时提醒消费者,要多个心眼,要多较真,多到公平秤上复秤,对于少几克现象也要重视,及时向市场举办单位和工商部门举报,切不能“惯养”不良商贩的短斤缺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