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向记者报料,称市中医院的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很特别,那里有一群老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学唱歌。这些老人是什么人?他们到底在干什么?接到报料后,记者昨天特意前往一探究竟。
住院病人组成合唱团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昨天上午10点10分,记者走进市中医院康复护理中心时,刚好听到20多名老人聚在一起大声歌唱《爱的奉献》。老人们神情认真,跟不上的还会主动要求再唱一遍。
市中医院康复护理中心主任兼护士长方亚妹介绍说,这个老年合唱团已经成立快一年了,所有成员都是病区里的病友,最大的已经92岁,大家唱的大多是革命老歌。
“除了星期天休息外,每周一至周六,合唱团都要‘工作’。我给大家定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半到10点,晚上6点到6点半。”方亚妹说。
合唱团能“治病”
方亚妹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合唱团还可以‘治病’呢!”
81岁的施玉琼老人是一年多前住进中医院康复护理中心的,当时她住院的原因之一就是肺不大好。但奇怪的是,在护理中心老年合唱团成立后,施玉琼老人的肺病一天天好转。最近复查时,医生竟然告诉她“肺很正常”。“我想唱歌时需要肺部用气,大概唱着唱着我的肺功能就又变好了,哈哈……”每次提到这事,施玉琼老人就特别高兴。
当然,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像施玉琼老人这样,得的都是肺病,刚好因为唱歌用气而把肺病“唱好了”。方亚妹介绍,之所以说“合唱团”可以“治病”,主要是老年患者每天可以借此走动走动,聚在一起时还边唱歌边做简单的康复运动——手指操,再通过互相交流,思念家人的心病等都能有所好转。
老年人更需心理关怀
其实,市中医院康复护理中心除成立了这个特别的老年合唱团外,还有很多温馨的举措,比如无论是医生、护士长还是护士,他们将病区里的所有老年患者都唤作“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让老年患者们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是真正被关心的。”方亚妹说。
据了解,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老年患者还会更多,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虽然目前禾城许多医院都已开设了老年康复病区,但老年病人更需要心理关怀,相关病区如何在提供“托老”服务的同时,真正体现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关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