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分布在嘉善干窑镇境内的近30座碉堡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为这些碉堡最近被纳入了嘉善县文物普查视野。据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在浙江境内修筑了两条国防工事,其中以被誉为“东方兴登堡防线”的“乍浦—平湖—嘉善—西塘”国防工事最为有名。那么,“东方兴登堡防线”能晋级文物吗?
碉堡群纳入文物普查范畴
“听说这些碉堡可能要成文物了,要好好保护起来了。”昨天下午,当记者在干窑镇黎明村采访时,附近的村民纷纷议论着。嘉善博物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分布在嘉善境内的碉堡已进入普查视野。
根据《嘉善县志》(1995年版)军事编记载,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在浙江境内修筑了两条国防工事,其中以被誉为“东方兴登堡防线”的“乍浦—平湖—嘉善—西塘”国防工事最为有名。该国防工事开工于1936年冬,竣工于“八·一三”事变前夕。数据显示,当年嘉善境内共有碉堡316座,其中大型的33座,中型的7座。
“那个时候碉堡可多了。”干窑镇黎明村年纪大一些的村民说,很多碉堡都是沿着伍子塘等大的河流构筑的,目前干窑境内还有碉堡近30座,主要分布在干窑村、黎明村等地。“嘉善其他地方碉堡也有,但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干窑相对比较集中。”
多数碉堡湮没在乡间田野
实际上,早在1957年和1980年,嘉善县人武部等相关部门就曾开展过调查。数据显示,1957年,嘉善境内还残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碉堡173座,其中绝大多数已经破损。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数碉堡已经湮没在乡间田野,不为大家所知,因为很多碉堡已经破损,都看不到碉堡的原样了。
干窑镇黎明村一煤球厂附近有一个奇形怪状的建筑物,它的下面是一看不出形状的水泥建筑物,上面则是孤零零的瓦房,中间由用水泥浇筑的楼梯连接。“下面的水泥建筑物就是一个碉堡,里面大得很。”原俞曹村村委会副主任杭迎春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入碉堡,发现里面豁然开朗,有床及办公用具,原来煤球厂的人将它变成了办公室兼宿舍。
在干窑镇幸福河和伍子塘交叉口附近,记者看到了5座碉堡,其中有2座大型碉堡被改造成了房屋,即在它的上部或边上搭建了建筑物,另外3座分布在田野里,显得比较破落。
“东方兴登堡防线”能否成文物
据史料记载,“乍浦—平湖—嘉善—西塘”国防工事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在嘉善阻击战中。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进入僵持状态,日军开始大规模增兵,于11月5日在杭州湾北岸强行登陆,一路扑向上海郊县,另一路进犯嘉善,企图隔嘉善,攻嘉兴,切断苏嘉铁路,会攻南京。嘉善阻击战可以说是淞沪会战的延续,整整7个昼夜的激战,中国军队打得惨烈而悲壮。
中共嘉善县委党校教师姚立军在《论嘉善阻击战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认为,嘉善阻击战是浙江抗战史上最大、最惨烈的战斗。日军动用了大量兵力,每天用飞机投掷近千枚炸弹。中国军队伤亡每天在千人以上,终于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姚立军认为,嘉善阻击战中,“东方兴登堡防线”功不可没,“连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很难将其摧毁。”
那么,“东方兴登堡防线”能晋级文物吗?嘉善文物普查人员告诉记者,“应该说,‘东方兴登堡防线’作为整体肯定是非常有价值的,可惜的是,构筑防线的碉堡多数已经毁坏,仅存的碉堡或碉堡群是否能成为文物,需要综合调查后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