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时间,晚报报道了一些工业园区的农民工在流动摊点前解决中饭,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16日中午,记者在普陀勾山工业园西区海氏集团东面惊喜发现:一排统一编号的崭新门面已经建成,一些摊主已经设摊营业,正笑容满面地为外来农民工端菜送饭。
每位摊主佩戴健康证
一位来自安徽的李姓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是‘流动军’,拖个餐车路边叫卖,看到城管来了,就马上躲开;现在我们可是‘正牌军’了,你看我的健康证还挂在脖子上呢!”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摊位的设施比较简单,但很卫生,摊上还卖卤面、油馍、茶鸡蛋等食品,现做现烤,热乎着卖。
记者叫了一碗水饺,7个很大的水饺,汤上面还洒着葱花,才1元钱,味道挺不错。
摊主们自称是小本经营,每月租金和管理费、卫生费便宜,加起来才150元,所以卖的也实惠。
11时开始,在附近水产公司和小机械厂干活的外来务工人员陆陆续续地过来吃饭,他们吃的很简单,一个煎饼,一碗水饺,或者一碗兰州拉面,才1.5元或2元。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一个做环卫工作的姬姓女士说,现在有了这个固定的摊位,既便宜又能吃饱,很多都是老乡带老乡过来吃。
夜市街的管理模式
隔壁杂货店的阿婆说:自从这个固定摊一搞,阿拉门口就交关清爽了。像夜市街一样,时间到了就营业,结束后就有专门人来打扫卫生。
记者了解到,这里参照的是普陀区夜市街的管理模式,对摊位进行了统一编号,规范经营主体,所有摊位全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从业人员全部取得了健康证。由街道食品安全管理站和城管共同管理。
一“堵”二“疏”保安全
普陀勾山街道办事处杨女士说:随着街道新型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随之大量涌入。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无证流动饮食摊贩,该区食品安全环境曾经受到严峻挑战。
普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工作人员谢磊告诉记者,为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他们一是“堵”,即大力整顿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坚决取缔无证无照、无任何防护设施的路边饮食摊点;二是“疏”,即在各街道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划出一定场地,保障资金投入,专门设立食品设摊区。“勾山工业区这样的排档模式,将在其他街道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