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5日至30日,被看做中国外贸风向标的第10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举行。由于增设了琶洲二期展区,本届广交会也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然而,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影响,今年的广交会又被业界看成是最艰难的一届。记者在广交会现场采访时发现,面对同样的境遇,参展的嘉兴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实力有所分化。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化解外贸困局。
嘉兴参展企业实力分化
形成三类
所谓最艰难的一年,并非指广交会的人气下降,或参展企业数量减少。其实本届广交会无论从参展规模还是会场人气都不亚于往年。但记者发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摊位与摊位之间,冷清与忙碌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
市外经贸局外贸处负责人吴缨介绍,从前三天的交易情况看,各出口企业都出现了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但个体之间的冷热程度却不尽相同。她认为,可以将参加广交会的嘉兴企业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积极转型的企业。它们清晰地看到,在严峻的出口形势下,靠单纯的低端产品跑量已难以为继,于是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以产品创新和品牌吸引客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二类是被动转型的企业。这类企业同样具有创新意识,但创新的程度还不深,于是一边谋求创新,一边继续维持原有的业务。
第三类是挣扎求生型。特别是产品附加值低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已微乎其微,但鉴于对明年的乐观估计,它们依然支撑着等待美好的明天。
人民币“破7”
考验企业化解能力
众多迹象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和国际市场需求急剧波动,一方面客观上将“逼促”嘉兴外贸企业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它们也转变思路,通过各种“招数”,使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过去我们都是用美元与采购商进行结算,现在美元持续贬值,我们跟有些欧洲客户就改用欧元进行结算了。”在海盐朝晖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摊位前,摊位负责人任克菊说:“美元贬值,意味着我们要不断调整产品的报价,有些客户就可能不接受,用欧元结算就可以稳定报价。”但她同时表示,用美元结算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对人民币升值有预期值,而欧元的波动往往是无规律可循的。
除了结算方式的调整,利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趁机增加海外原材料的采购来抵消损失的企业不少。嘉兴良友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钟咏澜表示,今年初以来,国内用于生产其出口产品吸尘器配件的塑料、纸浆、胶水等原材料持续上涨,鉴于人民币升值,公司加大了海外采购力度。另外,良友公司还在产品特色上下功夫,开发了不少人无我有的新产品。钟咏澜透露,作为一家进出口公司,良友公司也正着手开发国内市场,“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在同行中也是比较少的,但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