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1日讯
从教坛光荣退休的杨亦钗不服老。10年前,放下教鞭的他回到老家临海白水洋镇安基山区,凭着勤劳的双手和执着的精神,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创业故事。
4月15日一早,已逾古稀之年的杨亦钗背上锄头,来到自家的承包山为刚出土的葛芽培土、除草。昔日的荒山坡如今重披新绿。“老树春深更著花”,这为老杨的创业精神又添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退休后,杨亦钗每月的退休工资有2000多元。常年生活在山村,吃自种的土菜、土鸡、五谷杂粮,一年下来老杨也花不了多少钱。老杨的儿女都在临海城关打工、经商,日子过得很不错。子女经常要老人到城里“养老”,老杨却说他的根在农村。
从教育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老杨给自己下了两项硬任务,一是为家乡修路,二是发展高山特色经济,帮助、引导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山后陈村地处安基山脉心腹的中心,是连结后辽、曹山等村的交通咽喉,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然而不足1米宽的山间羊肠小道,严重制约了山村的发展。
“有志不在年高”。杨亦钗带头从退休工资里捐款13000多元。村干部和群众鼎力支持,先后投资20多万元,终于把长1.7公里的丁(公园)山(后陈)路,从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康庄大道。
路修通后,如何依托高山的资源优势,发展高山特色经济,又成了杨亦钗日思夜想的大问题。为此,他每夜都要看电视新闻,看临海电视台《种田垟》,尤其是中央七套的《致富经》,当他从媒体里看到“昔日荒山坡、今日黄金葛”的专题报道后,杨亦钗心里有了主意。
“要走就要走特色之路,要创就要创大业”。杨亦钗在几个弟弟的大力支持下,远赴江西、安微、张家界等地参观考察,回来后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台州市首家葛根专业合作社——临海市乌峰葛根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乌峰”牌野葛粉商标,建立了临海市首个乌峰千亩葛根基地。
合作社的生命在于“品牌”,在于合作社经营产品的质量。对于“乌峰”牌野葛粉的销售,老杨信心满怀。他说,葛粉曾是贡品,具有抗三高、防衰老、养胃护肝、防癌抗癌五大功能,同时,葛粉具有食用、药用、工业用三大用途,葛粉的销量根本不成问题。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年龄的大小,拥有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对家乡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有多少。”这是杨亦钗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有了“黄金葛”事业,老杨更忙了。让葛粉、葛花茶走进临海的千家万户,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了老杨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一定要把这个创业故事的句号画得更圆。”杨亦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