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陈德荣记于七星镇东进村)
根据省委深化和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的要求,3月28日到3月31日,我来到南湖区七星镇东进村蹲点调研。
东进村地处嘉兴近郊。如果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红船扬帆远航的地方,那么东进村是江泽民总书记吹响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号角的所在地。在发出这一号召即将满10年的日子里,选择到东进蹲点调研,我觉得意义非凡。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嘉兴城乡统筹,这是我希望通过本次调研着力想解决的课题。因为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是嘉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嘉兴的重任。经过4年的实践,嘉兴网络型大城市框架初具雏形,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三次产业间融合互动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然而,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消除,体制政策制约已成为嘉兴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瓶颈”。
我出身在城镇家庭,学校毕业以后在工厂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首先分管的也是工业经济,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以后,虽对农村工作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我渴望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摸到实情;渴望通过这样的调研,为日后政策出台把准民意的脉搏;渴望通过这样的蹲点,认真总结基层的创新经验,为推进嘉兴城乡统筹找到思路与对策。
事实上,这4天的蹲点调研,让我收获很大,基层所迸涌出来的创新激情时时感动着我,启迪着我。比如,在七星东进的走村串户走访中,农户家中的一本挂历让我感触颇深。这本悬挂在家家户户厅堂里的挂历,主角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而是全村党员。挂历下方写着党员对村民的朴实承诺。有的说帮助看管村里铁路桥洞下的涵洞,确保畅通;有的表示如果村民有啥急病难事,愿意用家里的出租车免费帮助接送……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可是,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承诺,让广大农村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我觉得,党员承诺制这件事看起来虽小,但作用巨大。它让基层党员不再混同于一般群众,让基层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弘扬了新风正气,提高了党员威信,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切实改进了党的作风,党风又促进了政风带动了民风。
或许是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缘故,所以我喜欢从经济的视角来审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走村进户访企业的调查中我发现,要解决嘉兴当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在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可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深深受制于现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两个老人,守着三五百平方米的房子,种着三五亩田地,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这是我调研中看到的屡见不鲜的现象。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提升农村品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掣是不言而喻的。我认为,土地和保障是推进嘉兴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有人也许会说,嘉兴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不是已达到80%,早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吗?我觉得这只是初级的解放,只有通过土地流转,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彻底地从农业农村中分离出来,才能使农民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也唯有如此,土地流转的成果才能巩固,农业产业化才能实现。去年下半年以来,七星镇突出抓好土地这一牵动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土地流转,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流转土地5300亩。但是,我觉得在这喜人成绩的背后,必须理清几个问题:土地流转农民是否愿意?土地流出后农民出路何在?政府支付的成本多少?土流进来以后如何流出去?产出点到底在哪里?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复耕有多少空间潜力可挖?我觉得,政府一定要盘清楚这本账,土地流转既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并力求每年有所提升;但又不能让政府背一身债,转了一半就转不动了,让今天的政绩成为明天的包袱。
从蹲点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农民对土地流转大多数是举双手赞成的,只是他们比较担忧土地流转后的养老保障问题。尽管土地的产出并不高,土地的产出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也相当低,但土地在农民的心中依然是能起保障作用的重要砝码。其实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去年嘉兴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社保。可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目前七星镇参保农民只有11人。农民参保意愿为何不高?经深入了解,农民觉得我们的政策保障水平偏低。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 2007年度一次性参保缴费,保障标准最低的只有74.1元,最高的137元。而到了70岁后,如果扣除政府补贴农村居民的每月50元,参保后领到手的钱反而少了。农民这本账算得清清爽爽,他们觉得保障水平低,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件好事,说明我们嘉兴农民的生活水平高了。但反过来看,表明我们的政策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我们在制订政策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把准农民的脉搏。就这个问题,我已要求市劳动保障部门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并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很多在企业务工的农民已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一新情况,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提高保障水平。
不过,在与农民的交谈中,我还发现,有的农民没有参保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政策的出台。一项出台了长达半年多的政策,为何无法在农户家中落地?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现在,我们到底有多少惠民政策只是写在文件里?惠民政策被束之高阁的背后,透视是我们层层的执行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让党的政策、方针送达千家万户,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