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近日,南湖区召开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工作推进大会,对创强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再次动员广大群众和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全区体育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创强进程。
近年来,南湖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的和谐协调发展。以“创建体育强区,提升南湖品位”为创建工作方针,积极调动各级各部门、辖区单位、村(社区)及全区的力量,努力开展创建体育强区工作。
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在2008奥运之年、创强之年、迎接14届省运会的关键之年,南湖区将全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十大实事工程之一,确保资金投入和工程推进的速度,计划用近千万元改善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0余万元改造学校体育场馆。同时,南湖区体育主题公园也在加紧建设,公园占地面积达275亩,公园内网球中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由2800多个座位的比赛馆一个、四片室内训练比赛场地、辅助用房和室外10片训练场地四部分组成,公园总投资约9000万元。
为保障创强工作的深入开展,南湖区切实明确目标和要求,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建省体育强区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区、镇(街道)体育组织的机构网络,及时制定了《南湖区创建省级体育强区实施意见》,明确任务、职责,落实人员、经费,同时出台相关保障措施以及奖励条例,为创强打好基础。
在抓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南湖区还着力创建特色工作,计划成立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并首创体卫结合模式,通过“科学健身,体卫合作”的方式,设施共享、资源共享、目标共赢。同时充分发挥创建省体育强区的推动作用,每年保质保量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监测样本等工作任务,通过体质检测与医疗体检,体育与卫生部门携手共同构筑群众体质健康的双保险。
探索体教结合的竞训人才培养模式,走体制创新之路。充分发挥南湖区“教文体”三合一的机构设置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对区内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管理,健全完善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组织网络和管理机构,利用学校的人才、场地等资源,把广大青少年作为体育工作的对象,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同时有效拓宽体育后备人才选才渠道,改善业余训练环境,丰富训练形式,使社会体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体育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区域特点的业训之路,根据省、市体育局业训布局方案,结合区内各校实际,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共布局了田径、网球、羽毛球、游泳、艺体、皮划艇、赛艇、篮球、足球(男、女)、乒乓球、排球、跆拳道、柔道、棋类、轮滑等13个项目。全区现有20所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2所市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10所市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7所省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2所省级“青少年阳光体育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项目在训人数约为700多人,兼职教练员近60人,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发挥社会兼职教练员的作用,协助开展训练;田径、艺体、游泳、皮划艇、举重等竞技项目依托嘉兴市少体校招收南湖区籍运动员训练。近年来南湖区各项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稳步提高,在省、市各项体育竞赛中名列前茅。
此外,南湖区依托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积极投入文体工程示范区建设,在城市社区、公园、公共场所建设40个篮球架,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和居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