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3日讯
距上次修订80年之后,“蒙学之冠”《三字经》将出新版本。本月25日,经过修订的《三字经》将在北京首次发布,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争取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新版《三字经》中,新增的内容不超过全书的10%。专家称,修订本以整旧如旧为原则,保持原本风格。修订和新增的内容到底有哪些?修订过程中是否有争议?《三字经》在中小学中推广的意义何在?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参与修订工作的宁波学者王重光。
|
王重光收集了许多版本的《三字经》,这本是1940年由外国人翻译的中英文对照本
|
|
《三字经》最小的版本
|
斗室中有200多个版本的《三字经》
如果你想在一个地方同时看到200多个版本的《三字经》,最好去王重光的办公室。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放着3排各种版本的《三字经》,墙上用镜框装裱着古本和扇面《三字经》,柜边挂着《三字经》挂图系列,桌上摆着两摞套着塑料纸的古本,书页已经呈黄褐色。他说,这是北京一个年轻人在地摊上帮他淘来的,早上刚寄过来。
王重光今年69岁,是宁波文化研究会成员,宁波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研究《三字经》12年。他最早研究《三字经》,是1996年,那年正好是鄞州学者王应麟逝世700周年。南宋时期的王应麟被认为是《三字经》作者。出于对乡贤大儒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王重光用自己的养老金,祭奠王应麟。
去年11月8日,由宁波市鄞州区与《光明日报》组成编委会,共同发起修订工作,他是参与修订的学者之一。“这次修订工作,要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删节、修改和增补,原则上整旧如旧,新添内容不超过全书的10%。”王重光说。
网友列出修订《三字经》5条“罪状”
修订工作启动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有的网友索性列出“修订《三字经》的5条‘罪状’”,认为修订《三字经》践踏知识产权,毁灭古书,“古书是不可再生的东西,必须坚决予以保护”,修订《三字经》是浪费公款,给自己挣稿费,等等。
王重光认为:“《三字经》问世后,元明清历代学者将它不断延伸发展。最近一次公认的修订是1928年,由国学大师章太炎修订的。
“关键是怎么修订。”他介绍,以往的修订版本大同小异,经典名句从未修改,叙史部分通常改动最多。如章太炎修订时,将《三字经》扩充到1596字,这是字数最多的一个版本,对历史的记述也从清朝灭亡延续到了辛亥革命。
“我提出的观点是,修旧如旧,要保持历史风貌,延续文脉;改动部分越少越好,因为改得越少,风险越小;修得不好,不如不修。”王重光回忆,当时编委会请5位学者分别编写一个完整的版本,他编写宁波版时,如履薄冰,花了2个多月时间,经常纠缠于一个问题难得其解。
对新版的一些内容持保留意见
既然“改得不好不如不改”,那么新版的《三字经》改得好吗?
王重光表示:“我个人对新版中的一些内容持保留意见。不过学术问题见仁见智。”
他编写的“宁波版”中,将涉及“三纲五常”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换成“三教者,儒释道。三地者,川原林”。“叙史”修改部分,如将“自李闯,生气毁”换成“闯王入,明廷倾”等,并新添“辛亥年,民国兴。废帝制,建共和”“新中国,立东方”等内容,归纳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