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自古以来就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把婚事办得隆重而又有意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因此,千百年来华夏大地形成了各种各样富有地方特色的婚俗。
五一将临,又到了城乡结婚高潮的季节。这时候我们再回首看看嘉兴乡村婚俗礼仪的变迁,也是一件十分有趣味的事。
《礼记·昏仪》对当时的结婚礼仪记载有“六礼”之说,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嘉兴,旧时一对男女青年从相识到成婚有“相亲”、“对亲”、“定亲”、“端盘”、“结婚”、“回门”等过程。“相亲”即由媒人作介绍让男女青年见面,这是婚姻的第一个仪式;“对亲”即由男家托媒人向女方父母提亲;“定亲”即订婚,确立婚姻关系;“端盘”也叫送彩礼,即成亲前确定结婚日子,女方表示同意后,男方向女方送去“礼金”;“结婚”即成亲,旧时都要举行隆重的拜堂仪式;成亲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回娘家行礼设回门酒,俗称“回门”。
嘉兴乡村传统婚俗自近代到当代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方面旧有的传统婚俗正日益被现代生活观念、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另一方面则又承袭着旧时婚俗中的传统,与时尚结合,形成新的乡村婚礼习俗。结婚娶亲,地处水乡的嘉兴,上世纪80年代初,娶亲时所用的交通工具大多为“喜船”。娶亲途中,乡民们会在河道上用竹竿拦住喜船讨喜糖、要香烟,图个热闹,图个吉利。现在大多用轿车娶亲,于是衍生出了用板凳在公路上拦“喜车”。旧时新娘娶来后,娶亲船停靠男方河埠的第一件事是“接水”,即新郎用杯子在河里取上两杯“新水”端进新房,以表示新的生活财源不断。现在娶新娘用“喜车”,从陆路娶亲,男方则在自家门前放置盛着水的木盆,依然承袭以往的“接水”习俗。又如旧时结婚拜堂,是婚俗中最为隆重的一个仪式。在海宁市和秀洲区的农村,婚礼当日,厅堂内红烛高照,四牲上堂,依然完美地承传了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参拜父母、夫妻对拜、上帽、迎花烛、入洞房等传统的婚礼仪式。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古人把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风尚称之为风, 把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俗称之为俗。嘉兴的乡村婚俗是水乡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一民俗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却又不断演变。
迎花烛的仪式很神圣很隆重。
2006年国庆节,秀洲区村民在公路上拦住娶亲车讨喜糖喜烟。
上世纪80年代初,娶亲主要用船。
眼下“端盘”仪式依然隆重,彩礼依然丰盛。
男方娶亲时送上青竹表示节节高。
以前,女方家用竹竿“撑”送亲船,现在改为“撑”送亲车。
过去是在河道上用竹竿拦喜船,现在是用板凳在公路上拦婚车。
男方在自家门前放置盛水的木盆,依然承袭以往的“接水”习俗。
新世纪乡村婚礼,身穿婚纱的新娘与西装革履的新郎行传统的拜堂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