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我们焊出来的?!
它的线条如此优美复杂,负责“鸟巢”焊接技术的高级工程师戴为志说,“太刺激了”。
戴为志头脑中构思过无数遍的“鸟巢”变成了现实
一只真正的鸟巢,搭建在“鸟巢”高处的一块钢板上面。戴为志把它拍下来,存在了电脑里。
“鸟巢”夜景 时 鹏 摄于今年4月25日
500焊工的“头脑”戴为志:
记者卢哲恒摄影李建刚
那是2006年9月17日11时,4.2万吨钢材铸就的“鸟巢”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完成了最后的卸载。一旦它24只柱脚支撑起全部的重量,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就悄悄地退场,仿佛一只巨兽站起来,从身上抖落着尘土。
戴为志仰起头,“鸟巢”成形后的全貌出现在视野中。尽管在效果图和脑海里已经无数次从不同角度打量过它,但在蓝天下,泛着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仍然令他震撼不已,“有时候我会觉得一阵恍惚,”这位负责“鸟巢”焊接技术的高级工程师说,“它的线条如此优美复杂,难道真的是我们焊出来的?”
今年4月25日,记者在绍兴采访了戴为志。
钢材就是他的积木
简单地说,62岁的戴为志一生研究的课题就是把两块钢拼接起来,就像小孩子要把积木连接起来,最后搭成一座宫殿。对于戴为志来说,钢材就是他的积木。
在他眼里,钢材是有个性和生命的,尤其是用来建筑“鸟巢”的Q460号钢,顽皮而任性。它的刚性和柔韧度都是普通钢材的数倍,同样,它不是那么容易任人摆布,能够乖乖地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在退休之前,戴为志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再做一单漂漂亮亮的钢结构建筑,原来的设想是做一家电厂,因为在焊接领域中,电厂的独特性相对明显。但是他看到了“鸟巢”的设计方案,他觉得,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机会。
“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鸟巢’了。”他说,“太刺激了!”
“鸟巢”的焊缝 连起来有300公里长
由4.2万吨钢构件交织而成的美丽弧线,既是呈现独特设计风格的美学元素,又是支持主体建筑的骨架,纵横交错的钢结构,最后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焊点,这些焊点之间连接起来的焊缝连绵300公里,差不多是北京到天津的一个来回。
为了能够亲手将构想中的焊缝变成现实,戴为志投奔浙江精工钢构集团,2004年来到北京,成为“鸟巢”钢结构焊接部分的技术负责人。
戴为志第一次真正触摸到了厚度达110毫米的Q460钢板,“鸟巢”的骨架就是由这些钢板拼接而成。如何把钢板焊成稳固的力学构件,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戴为志来说,积木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他怎么玩了。
这是一副多米诺骨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块钢板都不愿意同另一块焊接在一起,它们希望能够挣脱束缚。一旦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程度,钢构件中最脆弱的焊点就会开裂、变形甚至断裂。
而“鸟巢”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一道裂缝的,因为在设计中,每一块钢板都承担着自己的力学任务,如果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其承受的力量就会转嫁到附近的钢板上。
“这是一副多米诺骨牌,”戴为志叉开十指互相对接后,又一个一个地弹开,“你看,‘鸟巢’就会像这样分崩离析。”
戴为志开始大量计算和试验,这是一项相当消耗精力的工作:钢材变成了各种元素符号,而鸟巢的结构变成了三维空间中一个又一个的点。
“戴工那个时候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身边的技术人员这样回忆,他趴在桌子上飞快地写下无数个公式,大脑急速运转,只是少了硬盘的吱吱声。
在外行眼里,这些潦草的公式看起来和优美的“鸟巢”毫无共同之处。就连他的报告,比如这一段:“对于超细晶粒钢,焊接时均会出现严重的晶粒长大倾向。这不仅会造成HAZ的脆化,而且还会导致HAZ的软化……”你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但毫无疑问,“鸟巢”就是靠它站起来的。
他把焊工们看成士兵
戴为志的焊接方案得到了甲方和监理的一致好评,他要着手焊接“鸟巢”了。500名焊工集结到他的麾下,戴为志将他们编成小组,开始传授针对“鸟巢”的焊接工艺。
焊工们觉得自己进了军营,天亮出操,上午学习,下午用几块废钢练习焊接,临睡前,每人被要求做30个俯卧撑才能上床。
这就是戴为志设计的“军事化管理”,他明白,自己撰写的方案,再优秀也仅仅是一个纸面上的方案,而“鸟巢”是否能立得起来,还得靠这些焊工们一丝不苟地在操作中落实。
“和一般的工程不同,”他说,“我把焊工们看成士兵,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我的任务。”
军事化的管理可以让焊工们进入一种临战状态,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更加警觉而敏感,“我告诉他们,”戴为志说,“你们不是普通的焊工,你们就是建筑‘鸟巢’的功臣。”
戴为志用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技巧让所有焊工变得精神百倍,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焊工出现过纰漏,工艺合格率达到了100%。
“鸟巢”里 一只真正的鸟巢
戴为志时常登上70米高的“鸟巢”顶端,查看每一道焊缝,幸运的是,从来没有出现令他不满意的情况。在等升降机的时候,他站在一米宽钢梁上向远处眺望,两年时间里,他可以明显感觉到北京的空气正在一天天变得清澄,能见的视野也越来越远。
如果低头,他能看见繁复的钢结构正在按照图纸的要求一点一点地完成,杂乱的投影会让他感觉轻微晕眩。有时候,他会设想“鸟巢”完工后,里面举行运动会的场景,遗憾的是,他永远不可能站在这个位置来观看一场比赛了。
如果不是偶然发现了一只鸟巢,那就算是戴为志最为浪漫的思绪了,他的脑中挤满了太多的化学元素和数学公式,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压根儿没想过去感受“鸟巢”的美丽。
那是一只真正的鸟巢,搭建在“鸟巢”高处的一块钢板上面,不知道是哪种鸟,衔来了工地上的钢丝和麻绳,用自然界赋予它的本能搭建出了精巧的结构,钢丝被鸟喙啄成弧线,就像弯曲的箱型柱一样勾联起鸟巢的框架,稳固了整个鸟巢,而拆散的麻绳铺垫其中,为鸟儿提供了柔软的触感。“我非常吃惊,”他说,“从侧面看,跟我们建筑的‘鸟巢’太像了!”
戴为志突然发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复杂技术的应用层面。“鸟巢”本来就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而挑战极限的产物,各种新技术、各个工种之间的合作让这种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