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对温州市五金商会来说,锁具维权委员会是个具有一定震慑力的业内维权机构。曾经,这个委员会定期每月10日开展维权工作,侵权者无处遁形,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今,它已不再有往日的“风光”,甚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不过,业内人士说,维权委员会从台前退到幕后,反而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这反衬出温州锁具行业在前进,意味着它已经走出无序“混战”时期,迈向理性和成熟发展的新天地。
推荐阅读
退出——
从鼎盛到衰竭的变化
“从成立至今,维权委员会已经保护了332件新产品,其中2002年到2004年是维权工作的鼎盛时期,2006年还有几件维权工作,去年以来就没有了。”温州市五金商会秘书长李国荣介绍。
锁具维权委员会成立于温州锁具行业迫切需要“裁判”的时刻。2000年后,我市许多人跟风办起锁具工厂,锁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2001年,短短8个月内,就“冒”出了150多家小锁厂。这些小型锁具厂自身研发能力不高,往往出现相互仿冒的行为,给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造成侵害。因担心被人模仿,一家大型企业生产的执手门锁竟不敢投放国内市场。混乱的行业秩序,成了阻碍温州锁具发展的绊脚石。于是由商会牵头制定行业公约,成立了锁具维权委员会。
维权委员会成立后,企业研发出新产品,只要到维权委员会申报,就可以得到委员会一年时间的“专利保护”。并且,商会规定,把每月10日作为维权日,集中维权。便捷的维权给企业带来了创新保障,及时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利益,一时间深受企业欢迎,有时候一次就有20多件产品向委员会申请“专利”。
随着温州锁具行业发展日益规范和成熟,企业对专利的意识也逐渐增强,维权变得更趋理性,转向专门维权机构。于是,锁具维权委员会能“插手”的事情也少了,便渐渐退出维权的舞台。
前进——
行业渐趋成熟理性
锁具维权委员会“退隐”的背后,是温州锁具行业成长的欣喜。
从品牌上看,如今在全国锁具行业中,中国免检产品共8家,我市占4家;中国驰名商标2枚,我市占1枚;中国“十大锁王”我市4家。除了一批“国”字号的品牌产品,浙江名牌、浙江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为数不少。
从规模上看,自2002年9月被授予“中国锁都”称号后,温州锁具产值从2003年的60亿增加到去年的95亿,增长58.3%,出口额从2003年的20亿增加到去年的42亿左右,增长110%,并涌现一批年产值超1亿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锁具企业。
从影响力上看,当初温州锁具“没有名气”,连进展会都吃“闭门羹”,如今参与国家锁具行业标准的制定……
前后对比,温州锁具的变化显而易见。
“企业规模和实力提升之后,便会更注重品牌和专利,这是行业发展成熟的表现,此时,保护品牌和专利的重担自然而然就会向专业维权机构转移,使锁具维权委员会的功能逐渐淡化。”市五金商会一位人士说。如今有的企业专利数量多达上百项,对品牌的保护更是全方位。比如“通用”锁具于2003年在海外8个国家注册了商标。
创新——
维权背后的“新钥匙”
锁具维权委员会的“退出”以及温州锁具实力的“前进”,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自觉创新的“新钥匙”。
除了坚决走“质量立业”之路,温州锁具大力引进技术力量,更新设备,投入高档门锁生产,实现产品创新。五洲锁具公司率先在全国生产出执手门锁。天宇锁业研发出IC卡锁,质优价廉,一时成为宾馆抢手货,硬是把进口IC卡锁的市场售价从一把3000多元压到1000多元。
为温州锁具质量和技术“护航”,市五金商会也没闲着。2004年,市五金商会与浙江方圆检测集团、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联手,正式建立浙江省锁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李国荣说:“此前温州锁具企业产品必须送到杭州检测,既费时又费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温州锁具质量及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运作三年多来,中心对外开展检测业务达1500多批次,收效良好。去年底,该中心被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授予“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称号。林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