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6日讯
2008年,高风险、高利率、高人力成本的条件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应对转型期?浙江“百年老店”的理想与追求何在?
中科企业家沙龙特邀浙江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子富、浙江两岸食品连锁有限公司总监金梅央、浙江越王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宝芳等浙江企业家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浙江省中科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强龙,一起探讨在资本的瓶颈期和人力资源的转型期,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型。
企业家怎样做慈善家?
在中科企业家沙龙上,楼忠福回忆20多年的创业过程时说,任何时期,企业家的创业过程都充满艰辛。改革开放的大潮给浙江民营企业带来了无数机会,但是大浪淘沙,屹立至今的企业并不多。他还总结了“成功创业指南”:一要对企业、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二要执着、勇敢应对风险;三要经得住诱惑;四要多学习、多进步;更要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楼忠福常说:“要先做好企业家,才能做好慈善家。”转型期,企业家要从两方面认识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家要时刻铭记:做好企业是企业家的第一社会责任。企业做好了,能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企业更应该善待员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帮助社会稳定发展。另外,企业做大了,向国家上交丰厚的税收,国家才能帮助低保户、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
其次,在不影响企业发展,或者艰苦一点也能维持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再去尽另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任何企业的发展,必须有社会的支持。通俗地讲,假使一个企业今天赚了1元钱,70%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另外30%来自社会的帮助。所以要把这30%甚至更多的份额回报给社会,尽到你的社会责任。
专家点评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包装”,用得越好,它越能从中获利。在美国,有一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曾说,“我越是做好事,就越来钱”。所以,慈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宣传手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积德行善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可以拓宽企业的无穷边界,帮助社会在转型期良性发展,这是浙江民企非常重要的使命。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科企业家学院院长王忠明
3年1000家店,如何做到?
在中科企业家沙龙上,金梅央用她的创业故事,为企业家学员们讲述了如何保护品牌,如何在银根紧缩的政策下快速融资,助推品牌发展。
金梅央从小喜欢时尚,为实现理想,她选择做服务业——加盟上岛咖啡连锁机构。一年多的时间里,金梅央和她的团队勤勤恳恳、完善细节,得到客人的认同,直营店做到了六七十家。然而,不久之后和上岛咖啡的“知识产权之争”,使金梅央懂得了埋头做企业,更应该抬头保护知识产权、爱护自有品牌的道理。2003年,金梅央创立了两岸咖啡作为上岛咖啡的升级品牌,明确定位“面向商务人群”,不断“打品牌,造通路,筑门槛”。
2008年,宏观调控形势下,企业都在喊“融资难”,不少浙江民企遭遇资金瓶颈。两岸咖啡却以“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咖啡连锁品牌”形象,募得了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以及华生资本共约3000万美元的资金,并拟在2010年扩张至1000家门店,甚至想把两岸咖啡开到美国的“咖啡之都”西雅图,开拓中国咖啡品牌的“世界版图”。金梅央说:“其实两岸咖啡并不缺钱,向高盛借资金说到底还是为了品牌。工厂可以复制、产品可以复制,而产品文化、品牌的壮大是需要细心积累的。通过融合西方的咖啡文化以及中国的文化精髓,我们要把中国的文化、杭州的美景和两岸的咖啡品牌带到全球。”
专家点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要把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实在“任重而道远”。
浙江民营企业首先要有创立民族品牌的意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明确定位、融入时尚元素,把民族品牌推向世界,争做“世界名牌”,这在风云变幻的转型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们浙江本土发展起来的两岸咖啡,要结合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咖啡文化。两岸定位于白领人士,已经从定位上与星巴克作了区分,那么如何赶超呢?不但要从连锁餐饮的角度、从咖啡文化发展的角度,更要从新型生活方式的角度赶超世界品牌。
中科企业家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