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8日讯 这两天,嵊州市民办康乐敬老院正在忙着筹建该市社会养老院互动平台。“我想牵头把全市民间养老机构的网络连接起来,建立一个‘虚拟社区’。老人想子女了,可以在这里通过视频见个面,聊聊天,解解闷。”该敬老院院长张政民说。
据统计,嵊州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15万人,占总人口的15.20%。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因子女外出工作或经商,成为“空巢老人”,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大多单调贫乏。
为让“空巢老人”过个幸福的晚年,嵊州市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养老机构。如今该市涌现出21家民办敬老院,成为不少“空巢老人”的晚年选择。
嵊州市规定,对民办养老机构,当年新增30张床位以上的,根据入住数,每人每床一次性给予600元的补贴;对新扩建项目,一次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万元以上扶持。在政府的鼓励下,仅几年时间,涌现出了像张政民这样的民办敬老院共21家,另有3家正在筹办之中。
众多民办养老院不仅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而且它营造的集体生活,让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不少老人公寓,每天早上组织老人在院子里走路,行走不便的老人,就由年纪稍轻的同伴搀扶着走;白天,老人们要么聚在一起聊天,要么聚在一起看越剧,会唱的老人还跟着哼上几句。康乐敬老院则将老人子女的QQ号搜集起来,建立了一个“聊天室”,老人只要用鼠标在电脑上点击一下自己子女的头像,就可以直接对话。
回忆过去,往往是老年人的喜好。在夕阳红老人公寓,住着28位老人,其中有3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人生中有许多精彩故事。院长宋跃进告诉记者,这3位老人很喜欢讲以前的战斗经历,其他老人就当他们忠实的“听众”。讲述者是一种倾诉,眉飞色舞;老人们听,也是一种享受,兴高采烈。“这样笑哈哈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张香花老人说。
老人们充实而幸福的日子,让许多原先有顾虑的老人也纷纷开始要求到敬老院来。“连远在新昌、绍兴等周边县市的老人也慕名而来。”张政民说。越来越旺的市场需求,促使民间敬老院越办越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该市已建成开业的2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有15家集中在市区环城西路和甘霖镇大王庙村,成了该市养老机构的“集聚区”。
对没有机会进养老院的老人,嵊州市也不忘对他们的关心。从2007年起,该市每年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券。对户籍、居住均在社区的70周岁以上的困难家庭,给予每户每月10到20小时免费服务。目前龙会、新北等社区已有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16名,志愿者158人。这些志愿者,除了为老人家政服务外,还有上门为老人提供谈心解闷等精神慰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