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关键,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县委县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农民增收年”。围绕这个主题,4月21日至25日,我在古市镇筏铺村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并走访了其他一些农村。通过进村入户,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我真切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深切体会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创业创新,促进全县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根据在筏铺等地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在下步工作中,重点要念好“聚、兴、扶、促、强”五字诀。
“聚”,即加快松古盆地人口集聚。加快农民异地转移,加快内聚外迁步伐,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松古盆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把加快山区农民异地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来抓,按照“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的要求,优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万人下山脱贫工程,加快松古盆地人口集聚,力争五年内异地转移农民15982人,努力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为全县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
“兴”,即大力发展振兴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希望在于产业,关键也在于产业。要加大力度发展以茶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打响“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现代区域产业品牌,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拓展市场营销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更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受益。要坚定不移地走强势发展工业的路子,壮大以不锈钢为主导的工业产业,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竹木制品加工、来料加工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
“扶”,即积极帮扶低收入农民。坚持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省里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扎实开展“百个部门结百村、千名干部联千户”助农增收活动,切实做到乡乡镇镇描绘蓝图、全面推进,村村制定目标、挂在墙上、落实在项目上,户户制定方案、贴在堂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更快更好地增收脱贫。
“促”,即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鼓励和帮助更多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立足本县创业或外出创业,充分发挥农村创业示范户和外出创业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力争五年内转移就业2.5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增强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充分就业。
“强”,即不断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今年要重点抓好全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全年新增参保农民3500人以上。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实事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农民“建房难”等民生难题,及时化解一批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改善基层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更好地保障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干部要切实深入基层,走进农民,帮助农民制定好增收的计划,落实好促进增收的各项措施,努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树立起新形象、创造出新业绩。我们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硬的作风,帮助农民实现持续快速增收,确保实现全县所有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年内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