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慢行系统示意图
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大多数杭州人出门还是以骑车为主,为了保证诸多骑车人的权利,杭州市规划,到2020年,市区将建125条自行车骑车廊道,今天起,杭州市规划局大厅将展示《杭州市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有兴趣的市民可以看看。
慢行交通系统包括了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的对象是自行车、电动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等,而步行系统具体对象是行人。
调查
34%市民以骑车出行为主
据杭州市规划编制中心调查,高峰时段,骑车是杭州人主要的出行方式,占34%,其次是坐公交车和步行,而开小车出行的人数最少,只有12%。
人行流量主要集中在风景旅游区、商业中心区、交通枢纽等地区。但大部分人行道缺乏休息场所,没有考虑座椅、电话亭、绿化小品、环境设施等人性化设计,使步行系统成为了一个毫无特色的交通空间。
同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杭州的机动车道也在不停“挖潜”,一边是机动车道自己“瘦身”,一边是向慢行道挤压。
目前杭州市的慢行系统,仅重视了环绕西湖、钱塘江畔的步行系统,而没有建立起连通河湖的步行空间,缺乏河湖之间的步行通廊,缺乏发达的河道与江湖之间的步行网络。
规划
人行道宽度不小于3米
未来杭州,将大力倡导步行,建成八种类型的步行区,包括中心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区步行单元、历史街区步行单元、旅游风景区步行单元、文教区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
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必须保证系统的延续性和通畅性,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米。
建设四级非机动车道
和换乘枢纽
根据规划,非机动车道网络可以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四个等级,初步设计到2020年,杭州将形成“五十九横,六十六纵”共125条廊道网络。
廊道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主要是城市次干道。因为次干道上机动车相对少,车速也比较低。这些廊道设置时,将与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设计时速为20公里,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时速之间。
同期将建设四个等级对外换乘枢纽,其中一级枢纽主要是非机动车通道、轨道、大容量公交的换乘;二级枢纽用作一般非机动车道、轨道中途站或大容量公交的换乘;三、四级用于常规公交交通枢纽和一般公共汽车站的换乘。
风景区建成步行系统
根据规划,风景区的步行系统将与公交相互补充,构建风景游览功能的绿色交通系统。
目前西湖风景区共有公交线54条,走向布局以北山路—灵隐寺、南山路—虎跑路、杨公堤—虎跑路三条干道为主,风景区内部及周边有5处公交枢纽站和7处公交首末站。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了共65公里、25条非机动车道,规划了41对非机动车租赁、停车点。根据规划,西湖风景区将构成以湖滨路、南山路、苏堤、白堤、杨公堤为主的环西湖步行系统,与其他游步道一起,形成安静、安全并与景点良好结合的步行系统。
沿河规划慢行系统
沿河慢行系统分为沿河骨干路和沿河休闲道两大类。规划沿河慢行系统骨干网结构为“沿江、一环、八射”,将穿起主城区慢行系统最主要的“五心六块”。
近期主要对上塘河—胜利河开展沿河慢行骨干系统的示范建设,河道里程约24公里,以及现在沿河慢行资源挖潜及整治,能基本达到河道总里程10%的目标。
沿河慢行系统的建成,将吸纳沿线大部分中短距离出行,为城市快速干道实施接入管理、提高交通效率提供条件。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顾志法 实习生 吴含琴 本报记者 钟黎明/文 包忠德/制图
编辑:
侯玮